在街道胡同大媽們的口口相傳下,95號四合院的知名度飛漲,甚至傳入了張建華所在的學校。
“建華,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下,你還能潔身自好,真是難得。”聽到機械學老師常鴻濤這話的時候,饒是以張建華厚臉皮,也不禁有些羞赧。
雖然易中海等人確實不是什麼好鳥,但他自己也不是什麼好人。
“呸,我怎麼不是好人了,我這是正常的反擊。
那也不是詐騙,而是劫富濟貧。對,我就是劫富濟貧的大俠。”張建華在心中強調道。
“常老師,您過譽了,我隻是比一般人的自製力好一點罷了。”張建華也不知該怎麼回答常鴻章的表揚,隻好轉移話題。
“常老師,這個假期,我一直在圖書館學習,已經自學完了高中三年的課程和一些大學才能學習的機械學知識。
接下來的半年裡,我想更多的去實踐,將書本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張建華想通過實踐去深入了解現如今機械的水平。
找出後世機械學和如今的不同之處,想出改進的辦法。
若是時機合適,他想拿出杜卡迪雙v750摩托車技術資料,若是不合適,那就在等等。
“我找你來為的就是這件事,你明天就去京城汽車廠報到。”常鴻濤回答道。
“京城汽車製造廠?”張建華有些疑惑。
“嗯,具體原因我也不清楚,京汽的人正在校長辦公室等你呢!”常鴻濤回答道。
帶著疑惑,張建華到了校長竇步雲的辦公室。
敲門進去之後,有一名陌生的中年人和校長相對而坐。
“老湯,這就是我說的張建華,精通俄語,對機械不說多精通,但也超出了中專畢業生的水平,簡單的翻譯工作還是能做的。”竇步雲開口說道。
來人沒有說話,直接道:“張建華同學,把這張試卷做了。”
張建華接過一看全是俄語,雖然好奇但在校長的同意下,坐在一旁的辦公桌上開始答題。
以他俄語精通以及垂釣上來的機械學知識,加上這段時間的學習,這份試卷的根本不在話下,很快就答完了。
“這麼快?”來人看了看時間,好奇的說了一句,然後便看了起來。
“好,非常好,就你了。”說著站了起來,對張建華道:“我叫湯平,京汽技術處的工程師,這次就是來專門來見你的。”
張建華有些疑惑,不清楚他這是什麼意思,難不成有什麼特殊任務不成。
事情其實並不複雜,因為華蘇關係惡化,蘇聯國內已經傳來召回專家的消息,隻不過還沒有確定而已。
為了更多的榨取蘇聯專家們的學識,各大有蘇聯專家的工廠都在招收那種既懂俄語又學機械的學生。
原本這件事輪不到一個中專還沒畢業的學生,但竇校長和湯平私人關係非常好,就推薦了張建華。
用他的話來說,張建華就是那種最頂級的天才,最適合這樣的工作,再加上他的家庭成分,於是湯平破例來見他,剛才那份試卷就是為了測試他的水平。
“我們需要你去京汽擔任蘇聯專家的隨身翻譯,儘可能多的學習他們的知識,能做到嗎?”湯平解釋了此行的目的。
“能!”張建華回答的斬釘截鐵。
這對他來說簡直就是飛來的機會,明年6月開始,蘇聯專家將會被召回,自己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向他們學習,也能解釋自己的技術來源。
不僅如此,單單京汽就值得他去。
如今的京汽是國內最牛的汽車製作廠,其前身第六汽車製配廠於1951年生產出了我國第一批定名為“井岡山”牌的摩托車。
後來幾大工廠合並,開始仿製生產汽車。經過不懈努力,於去年6月自主生產的第一台小轎車‘井岡山’也正式下線了!
這個新聞當時還引起了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