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部長,各位領導……”
劉兆軍打斷張建華道:“客套話不用說了,機床呢?”
張建華閃開身子,露出了身後的金屬加工機床。
劉兆軍等人迫不及待的走到機床跟前,開始觀察。
不過單看機器表麵是無法判定好壞的,在劉兆軍的示意下,張建華啟動了這台金屬加工機床。
兩名技術員則是邊操作邊講解,詳細解說了這台機器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看著操作絲滑的加工機床,在場之人無不振奮。
“這真的是咱們自己生產的金屬加工機床?”看著眼前運作的金屬加工機床,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工程師難以置信的說道。
他曾留學醜國,學的正是機械學,在他看來張建華研發的這台機器比自己當初在醜國實習時所見的機場先進多了。
“好,太好了!”另一位工程師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
“我……”還有一位工程師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在張建華的示意下,技術員停止了機床的操作。
幾名工程師立即開始詢問技術指標以及研發理念等知識。
張建華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了這台機床的研發過程、技術特點以及應用前景等方麵的情況。
期間一眾工程師詢問了一些他們不理解的地方,索幸張建華已經研究透了裡麵的技術和理論,回答的非常詳實準確。
“原來如此!”
“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真是天縱奇才。”一眾工程師又是感慨又是佩服的說道。
等眾人詢問結束之後,劉兆軍開口道:“我不懂技術,我就想問一問這台機器對我國會產生什麼影響?”
沒等張建華回答,陪同劉兆軍來的一名工程師回答道:“劉部長,機床是製造機器的機器,也是能製造機床本身的機器。
被稱為“工作母機”,是製造業的核心基礎設備。
張建華同誌他們研發的這台機器,意味著我國有了獨立生產製造加工機床的能力,這項技術目前隻有歐美日少數發達國家掌握。
我就這麼跟您說吧,他能全方位提升我國的綜合競爭力。”
劉兆軍聽得雙眼放光,走到張建華跟前,鄭重地說道:“建華同誌,還有各位同誌們,你們辛苦了!我代表國家感謝你們!”
張建華連忙謙虛地表示道:“劉部長,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劉兆軍略過這個恭喜的環節,他知道以張建華他們的功勞單單口頭表彰是不夠的,他需要上報中央再進行表彰獎勵。
隨後,他問起了技術的推廣。
張建華思考了片刻道:“儘快成立一家機床製造廠,讓各大工廠將自己所需的機床上報到部裡,然後根據輕重緩急進行生產。
其次組織各大工廠的工程師前來學習,讓他們親身體驗這台機床的操作和性能,以便更好地掌握相關技術。
同時,技術攻堅組的成員可以前往相關工廠進行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問題。
最後就是儘快編纂教材,開設相關的理論課程,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建華同誌,準備好材料,隨時做好彙報的準備。”對張建華的建議劉兆軍並沒有表示讚同或反對,反而讓他準備材料,做好彙報準備工作。
“好的,劉部長。”張建華點頭答應下來。
“白誌平同誌,通知所有保衛科的同誌們,兩兩一組不得單獨行動,等待上麵的命令。”劉兆軍命令道。
“是,劉部長。”白誌平急忙答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