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儀將此事密告司馬懿後,司馬懿怕他突然發難,給他去信,詳為慰解。
孟達得信大喜,但是猶豫不決。
司馬懿則暗中率軍進討,諸將見孟達與吳蜀交接,勸司馬懿先觀而後動。
司馬懿說:“孟達沒有信義,現在正是他猶豫不決之時,應當趁他沒有決定而及時平定他。”
司馬懿親自率軍日夜兼程前去討伐孟達,八天抵達新城城下,當然那已經是好多年之前的事情了,
換做現在,他的身體能不能支撐起八天的日夜兼程都還得兩說了,當然若是像上次那般的大逃亡卻又是又要另說了,如果跑得不快的話那命都早沒了,就算是跑不動的話也得拚了命的往前跑。
吳、蜀派出援兵解救孟達,被司馬懿部攔阻於西城的安橋、木蘭塞等地。
此前,諸葛亮曾告誡孟達加緊防範,孟達寫信給諸葛亮認為:“宛城和洛陽相距八百裡,離我處一千二百裡,上表給天子,來回路程,少需一個月,那時我的城池已修固,諸軍都作好了準備。
我駐紮的地形深險,司馬懿必不會親自來,其他部將來,則不足為患”。
而司馬懿先斬後奏,僅八日就兵臨城下,孟達又寫信給諸葛亮,驚歎:“我想要舉事,而司馬懿八日就兵臨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今湖北竹山縣西南)三麵環水,孟達在城外樹立木柵,加固城防。司馬懿揮師渡水,毀其木柵,直逼城下。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馬懿兵分八路攻城,僅十六天,孟達的外甥鄧賢、部將李輔開城投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魏軍入城,擒斬孟達,傳首京師,俘獲萬餘人。
司馬懿回軍,仍駐宛城,獎勸農桑,禁止浪費。南方吏民心悅誠服。起初,申儀久在魏興郡,專威弄權,擅自借皇帝名義刻製印信,私相授予。
孟達被殺之後,申儀自生疑慮。當時各郡郡守見司馬懿克敵製勝,紛紛奉禮祝賀。
司馬懿聽之任之,並讓人向申儀暗示。申儀隻好前來祝賀。司馬懿乘機將他收捕,送往京師。司馬懿又將孟達餘眾七千餘家遷往幽州。
不久蜀將姚靜、鄭他等率其部屬七千餘人來降。當時邊郡新附,戶口不實。朝廷想加以核實,請司馬懿進京,征詢他的意見。
司馬懿認為:“叛賊以嚴苛的法令約束部下,所以被部下遺棄。應該以寬和待他們,那就會自然安樂”。
曹叡又問他吳、蜀都該討伐,應該先從何處著手?司馬懿回答說:“吳國認為我們北兵不習慣水戰,所以才敢散居東關。
隻要攻打敵軍,一定要扼住敵軍的咽喉而撞擊他們的心臟,而夏口、東關就是吳軍的心喉。
如果在陸上以軍攻打皖城,因孫權的兵馬東下,派水師攻向夏口,乘其虛而擊之,一定能大破吳軍。”
曹叡對他的看法深以為然,再次命司馬懿屯兵宛城備戰。
八月,大司馬曹休不依計劃,逕下皖城深入敵境接應詐降的吳將周魴,在石亭被陸遜伏擊,大敗,曹休病死,
對於曹休病死之事,他冷眼旁觀的看著,沒有強出頭,就像熬死曹丕一樣,隻有熬死更多的曹魏宗室,他才能在大魏朝堂上說的算,能自己做自己的主!
喜歡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請大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