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催眠狀態之後。
催眠師的指令可以繞過意識的防禦線,直接作用於潛意識。
能夠順利改變潛意識中的想法、感受和行為模式。
比如:在意識清醒之時人們可能難以控製一些不良習慣。
但在催眠狀態下,通過對潛意識的暗示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新的行為模式,從而克服這些習慣。
而施宗義在《移魂大法》營造出來的“心靈幻境”之中,更是直接麵對麵的與潛意識進行互動。
所以施宗義在“洗腦操作”了幾千次之後,漸漸地對於掌控潛意識變得經驗豐富、“熟能生巧”了。
這一次趁著對付壞蛋王爺朱錦銜的大好機會,他也在嘗試著做一個“潛意識的實驗”。
對於這個“潛意識實驗新課題”的出現,施宗義必須感謝一個人——趙麗婷。
因為施宗義最初就是從趙麗婷的身上得到了一個啟發:
趙麗婷為了能夠順利研發出全新的美味糕點,總是要進行大量的“實驗操作”。
她是先把各種各樣的基礎食材按照一定的分量進行配比,再將它們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組合。
一次次地嘗試不同的搭配方案,隻為找到一個最佳的組合模式,從而研發出全新的美味糕點。
所以,施宗義從趙麗婷的身上看到了一種難能可貴的“匠人精神”:
專業、專注,對每一個細節都精益求精,不厭其煩地實驗、改進,力求做到一種極致。
趙麗婷的這種“匠人精神”仿佛是從靈魂深處自然流淌而出,渾然天成,自發且又純粹。
因為,並沒有任何人督促或者要求趙麗婷那樣去做,她卻始終堅持不懈,而且樂此不疲、樂在其中。
親眼目睹了趙麗婷研發糕點的全過程之後,施宗義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反思:
自從偶然之間開發出了“心靈幻境”這個靈魂技能,“洗腦操作”已經重複使用好幾千次了。
難道,俺施宗義就隻能墨守成規嘛,而不能繼續提升、大膽創新、追求卓越?
一念至此,施宗義毅然決然地踏上了一條充滿未知與挑戰的“潛意識實驗不歸路”。
哪怕前路荊棘密布、艱辛滿途、充滿了各種各樣未知的痛苦,他也絕對不回頭。
呃……其實,施宗義從頭到尾也隻不過是輕輕鬆鬆地下達了幾個“潛意識指令”而已。
而真正承受荊棘、體驗艱辛、被折騰得痛苦不堪的那個人是實驗對象——壞蛋王爺朱錦銜。
朱錦銜:聽我說謝謝你!
……
施宗義決定多找幾個助手。
以便於更好地進行“匠人精神的試煉”。
十月初六,晚上十點。
夜色朦朧,月光如霜灑落在滇寧王府的屋頂上麵。
施宗義憑借著《淩波微步》精妙絕倫的輕功身法,如鬼魅浮生穿梭於王府的樓閣之間。
今天晚上他的目標非常明確,正是滇寧王朱錦銜麾下的三位江湖一流高手:
——羅桑丹增大師、安南蠱師黎氏銀蓮以及波斯劍客哈基姆·塔希爾。
因為施宗義最近每天晚上都要給滇寧王朱錦銜“無限續杯”,已經發現了滇寧王府的守衛規律。
——王府的外院是由家丁護院們負責守夜、巡視,而王府的內院則是由武林高手親自看護。
最近當值的就是烏思藏高僧羅桑丹增、安南蠱師黎氏銀蓮以及波斯劍客哈基姆·塔希爾。
因為滇寧王朱錦銜最近情況特殊,所以王府內院的防護工作特意調派他們三個人親自出馬。
可以說,他們就是滇寧王府裡麵武功實力最為強大的“頭部安保”,並且也最認真負責。
此時此刻。
羅桑丹增大師正在禪房裡麵靜心打坐。
黎氏銀蓮正在自己的房間裡麵調配蠱毒。
哈基姆·塔希爾則是在庭院之中擦拭著他那鋒利無雙的佩劍。
施宗義已經是後天層次中期境界的高手,而三位“頭部安保”僅僅隻是江湖一流高手而已。
所以施宗義其實可以憑借自己的武功實力輕鬆搞定他們三個。
但是,為了儘量避免弄出動靜,施宗義再次用出了“壓箱底”秘密武器——強效迷香!
有了強效迷香打頭陣,事情變得更加輕而易舉。
施宗義先是用強效迷香把待在房間裡麵的羅桑丹增和黎氏銀蓮給迷暈了過去。
然後運轉起《淩波微步》一個遠距離“閃現”,瞬間出現在哈基姆·塔希爾的身後。
“篤……”
點住了他的麻穴,然後施展《移魂大法》把他拉入“心靈幻境”——徹底洗腦收服。
隨後,施宗義如法炮製,分彆洗腦收服了昏迷狀態的羅桑丹增和黎氏銀蓮。
——畢竟,施宗義對於“實驗助手”的要求也是不低。
這三人都是江湖一流高手的武功實力,已經勉勉強強有資格成為施宗義的“助手”了。
而有了他們三個王府內部一流高手的默契配合。
施宗義在滇寧王府之中的“潛意識實驗活動”也會更加方便、順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
不過話說回來。
對於這場特殊的“潛意識實驗”,施宗義終究還是個徹頭徹尾的新手。
屬於是“大姑娘上花轎——人生第一回”,幾乎毫無任何的經驗可言。
所以,在操作過程中施宗義的各種手法笨拙至極,每一個步驟都顯得無比的生疏。
而且,他不僅對於“實驗室標準操作流程”很不熟悉,同時還嚴重缺乏應有的分寸感。
在下達潛意識指令之時完全掌握不好合適的力度。
就像一個不懂得控製韁繩的騎手,讓整個實驗過程失去了應有的“嚴謹”、“穩定”以及“平衡”。
有時候,他的指令過於強烈,如同狂風驟雨一般衝擊著滇寧王朱錦銜的潛意識。
有時候又太過微弱,根本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反反複複、沒完沒了地折騰不休。
而所有這些因為生疏和失誤導致的“失衡”、“不穩定”狀況,都毫無例外地由倒黴蛋朱錦銜來承受。
朱錦銜就像是一個無辜卻又無法逃脫的“替罪羊”,為施宗義的經驗不足付出了十分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