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大雪。
雪花飛舞,猶如無數翩然嬉戲的蝴蝶。
冰雪覆蓋的華山仿若一幅仙境畫卷,高聳入雲的連綿山峰猶如沉默的巨人靜靜矗立在雪海之中。
遠處的山穀神秘而寂靜,在隨風飄散的漫天飛雪中若隱若現。
施宗義一個人站在思過崖的邊沿。
靜靜地欣賞著冬日朔雪中巍巍華山絕美的風景。
深吸一口氣,清新凜冽的空氣湧入肺腑之中淨化了身心的塵埃,撫慰著靈魂的倦怠。
嶽不群和寧中則又鑽進山洞裡麵研究劍法去了。
施宗義獨自罰站思過崖,一方麵是看看冰雪華山,另外一個方麵也想試試能否引出風清揚。
畢竟老風同誌年紀大了,這一天天的一個人的生活隻怕也不太美妙。
何不大大方方的出來一見?
可惜,隻見風雪漫天,不見老風蹤影。
每次的過年期間都是華山派最熱鬨的時光。
各個莊主掌櫃們照例都會上山交賬結算利潤。
每次交賬也都是老嶽同誌的高光時刻,各種各樣的阿諛奉承讓他過足了大派掌門的癮。
所以過年期間嶽不群是紅光滿麵的忙得團團轉。
華山派熱熱鬨鬨的過年拜年,直到今天才逐漸恢複了往常的安靜。
所以今天師徒三人又跑來了思過崖。
不過施宗義不需要再進去山洞了,石壁劍法早已全部記錄在秘笈上。
看了一陣風景,施宗義還順手抓了一把白雪丟入口中嚼的咯吱響,冰冰涼涼的感覺很爽口。
如今紫霞真氣已經達到217縷。
十三個劍式也已經練到了第八個:崩劍式。
施宗義也大致總結出了一些時間規律,內練之法基本上是十天左右可以完成一個劍式的訓練。
目前施宗義劍式訓練能達到的最高熟練度是登堂入室圓滿,觸及融會貫通。
已經把前麵的七個劍式練習到登堂入室的程度了,但是還做不到融會貫通,他要先完成積累。
因為施宗義選的是從簡到繁再由繁入簡的武道。
這是一個博采眾長的廣博路線武道。
而不是逮著某一種劍法懟到底的專精路線武道。
廣博路線雖然繁瑣,但是厚積薄發底蘊深厚。
專精路線雖然省事,但也會嚴重偏科。
武道路線不同,修煉的方式自然也有所不同。
相同的是,成為武林高手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武功熟練度分為初學乍練、初窺門徑、登堂入室、融會貫通、玄妙入神和出神入化六個級彆。
一:初學乍練。
由師傅領進門,學徒一枚。
開始學習功法或者練習技能直到學會為止。
隻要完整的學會了就可以進入下一個熟練度級彆。
有的劍法十天半月就可以學會。
有的劍法三五年也不一定能完整的學會。
二:初窺門徑。
在學會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大量的刻苦的練習,直到熟能生巧摸索領悟到一些真正的門道和技巧。
雖然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但是隻要能夠靈活運用具備比較強大的實戰能力就是新鮮出爐的高手,可以出師下山闖蕩江湖了。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藝成下山,一般大約是勉強達到江湖上三流高手吊車尾的水平。
三:登堂入室。
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可稱老師。
開始透過現象看本質,由淺入深的進一步探究並弄明白表麵特征之內所包含的本質規律。
通透了解功法或者武技的來龍去脈,能夠為他人答疑解惑,所以已經具備了開館收徒的資格。
處於依樣畫葫蘆的層次,對於本門武功洞悉於心熟極而流但無創新,所以可稱老師但不是大師。
四:融會貫通。
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推陳出新,可稱大師。
能夠把各種功法、武技、道理融合貫穿從而獲得更加全麵透徹的理解,達到遊刃有餘的境界。
然後更進一步融會貫通演化出新的功法或武技,比如化繁為簡,或者彆開蹊徑獨創一格。
超越了招數本身的限製獲得了一定的自由發揮空間。
五:玄妙入神。
是技的頂點,高處不勝寒,可稱一代宗師。
已進入高超神妙的境界,是一種武學奇跡,也是一種功法或武技所能達到的理論上的極境巔峰。
這個境界除了潛心領悟刻苦修煉還需要有一定的機緣否則終生無法突破,所謂神而明之心領神會。
此等境界已達到全然的自由逍遙,信手而為都是絕招。
六:出神入化。
超出了技的範疇,是道的起點。
技進乎道,已超出了神妙境界,全麵突破了技能層麵,超脫而出進入到了法則的層麵。
法則衍生新的境界:意、勢、域、界。
比如劍法境界就有:劍意、劍勢、劍域、劍界。
要進入法則層麵必須先開啟神識,因為法則已經超出了意識的承載範圍。
……
所以施宗義現在每個劍式都是隻能練到登堂入室的熟練度就必須打住,接著開始去練下一個劍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自身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想融會貫通也是白想。
以後練習劍招也是采取這樣的循序漸進方法。
然後想要把已經登堂入室的劍式具化到身體也同步的話,一般是兩天左右的時間具化一個劍式。
畢竟靈魂已經刻印好的熟練度身體適應起來比較快,靈魂優先到達的層次身體也能快速契合。
其實,登堂入室的熟練度就是絕大多數武林人士的終點站,真正能夠融會貫通的人並不多。
在大部分的門派裡,弟子把武功練到登堂入室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獨自一人行走江湖了。
因為師父隻能教到這裡了。
接下來的融會貫通已經不能靠彆人教了,必須得靠自己去領悟了,悟性不夠的話一輩子也做不到融會貫通。
當然也有人剛學到三招兩式就心急火燎迫不及待的私自下山闖蕩江湖,最後大多成為了江湖上的炮灰。
大年初九,鄧雲從山下傳來一個好消息。
施宗義的大伯施純升官了,從禮部侍郎升到了禮部尚書,相當於現代社會的教育部部長。
而恰恰就是這個禮部尚書的官職令施宗義忽然回想起來前世的時候學習曆史的一些印象:
“施純,因熟悉禮度受寵得擢禮部右侍郎、尚書,再加太子少保,升遷之快前所未有。”
“成化二十一年閏四月十四日卒於官,年五十。”
按照施宗義印象中的史書記載那個施純就是當官當的好好的無病無災忽然莫名其妙的死掉了。
施宗義經過對比,發現這位大伯施純與印象中曆史上的那個施純在官職和年齡等方麵都互相吻合。
這立刻引起了施宗義的重視,決定要儘快與鄧雲當麵把事情分析清楚並儘早安排好防衛工作。
因為如果兩個施純真的就是同一個人,那就意味著今年四月份的時候有人會謀害施宗義的大伯。
極大可能就是那群陰魂不散的神秘黑衣人。
如今都已經膽子大到去謀害朝廷命官了,並且還是部級大員,可以說是形同造反膽大包天了。
既然他們這麼膽大妄為無法無天,為什麼一直沒有來華山派滅殺施宗義永絕後患。
要麼就是來過華山派了但是被風清揚擋住了。
要麼就是根本還不知道施宗義這個漏網之魚的存在。
並且第二種情況的可能性更大。
因為施宗義也沒有時時刻刻都在華山上,在華陰縣城的院子裡也待了幾個月,一直相安無事。
以那些黑衣人一夜之間就把施家莊殺的雞犬不留還一把火燒光的狠辣作風,一定也會趕儘殺絕。
施宗義不由得想起了韓雪茹家中那個被殺掉的小男孩,大概率就是無聲無息做了原身的替死鬼。
否則以那些黑衣人的行事章法和謹慎風格,絕對不可能就此罷手。
對方明顯是一個進退有度極為嚴謹的秘密組織。
鄧雲帶著錦衣衛查了這麼久都沒有找到什麼實質性的線索,已經足以說明那些黑衣人的厲害了。
施宗義準備過了元宵節就趕緊下山麵見鄧雲。
華山上的日子過得很清靜,施宗義趁機把書房裡的一些書籍重溫了一遍,整理出了三本讀書筆記。
這三本筆記可以帶下山放到院子的圖書室。
時光倏忽。
“元,為始;宵,為夜。”
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名之為“元宵節”。
元宵佳節,華山派又吃席了。
依然還是三桌。
主桌上是嶽不群、寧中則、梁嬸和施宗義。
其他人男女分開各自一桌。
除了滿桌子的美味佳肴之外,今天還多了一樣節令特色食品“湯圓”,寓意團圓、美滿。
吃著湯圓,抬頭仰望,天空中一輪圓圓的月亮。
“真美啊!”
是寧小則在輕聲感歎。
她終於把《紫霞神功》修煉到第二層了,最近心情都是美得很。
於是施宗義也趁機說自己的《紫霞神功》也到了第二層,反正以後和寧小則保持同步就可以了。
施宗義轉頭看向嶽不群。
“師父,今天過完了元宵,我明天就要下山了。”
嶽不群捋了捋長須輕輕點頭:“你師娘和我說過了,你一個小孩子在山上確實不好玩。”
又轉頭四處看了看,感覺華山派的人確實太少了點。
“等過兩年我劍法初成,咱們華山派就廣開山門。”
看來思過崖山洞裡麵的劍法嶽不群和寧中則他們還得研究兩年多。
那也比原劇情提前了五年收徒弟。
不過施宗義還可以提前送人到山上來,畢竟現在他可是華山派大師兄,到時候再看吧。
“對了師父,我的院子也在華陰縣城,我可以讓杜心悅協助一下咱們門派的產業經營。”
嶽不群詫異的看看施宗義。
“杜心悅?就是你的那個管家?”
“是的,我那個管家可能乾了,幫我把院子打理的非常好,我都不用操心。”
今年上交的利潤比去年又少了一大截,嶽不群也意識到了有些不對勁,隻是他還沒有想好要怎麼處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施宗義能讓杜心悅協助處理那對於嶽不群來說真是猶如雪中送炭,他也不用再去頭疼這些瑣事可以安心修煉了。
“那太好了,小寶你等一下。”
嶽不群拿出了幾張紙遞給了施宗義,捋著長須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
“這些就是門派產業的資料,為師的要求也不高,隻要明年彆下降太多了就好。”
看來老嶽對於利潤的年年穩步下降也有些心累了。
寧中則就是吃著湯圓全程旁聽,她現在是個不操心的。
她和杜心悅雖然是閨蜜,但卻是兩種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