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張飛跟著段塵這些天,自然是見識不少的,如今段塵拿出來馬鞍馬蹄鐵已經不足以讓他們震驚了。
馬蹄鐵在這裡雖然因為馬匹質量高作用不大,但至少能夠提升一部分馬匹的續航能力。
而馬鞍就更不用說了,本身就是為了方便騎兵操作而研發出來的,如此裝配更能擴大騎兵規模,提高精英級騎兵的訓練效率。
至於說什麼隱藏問題,主要有兩點,其一段塵本身身處遼東產馬地,當前算是整個三國世界除了北方遊牧民族之外最適合構建騎兵的地區和勢力。
而遊牧民族,沒有大規模開采鐵礦的技術和能力,更少有鍛造鐵器的方法。
至於說是馬鞍,對這些在馬背上的民族來說可有可無。
對於中原勢力,他們最重要的是缺少馬匹,在沒有占據養馬地之前,他們的騎兵和段塵的遼東軍無論從規模還是其它方麵來說很快就會拉開差距。
在漢末混了這些時間,段塵現在也算是占據兩郡之地的一方諸侯了,甚至現在南下討董,和可以和這18路諸侯平起平坐。
不過他肯定不湊這個熱鬨。
隨著鐵器製造廠配合著匠人手工加工的各式武器相繼出現,段塵就又開啟了對遠程武器的研發。
早先的火藥配比來到三國之後會發生變化,因此遼東研究所暫時沒有研發出什麼成果來,這也在段塵的預料當中。
強大的文士武將規則之下,在早先物質體係下的修修補補可以,諸如什麼馬蹄鐵馬鞍這些器具。
但一躍進步到火器時代,那就太過於激進了,哪怕是研發出來,這裡的文臣武將是否能夠適應熱兵器體係還是另說。
不過除了火器,自然還有其它方麵,後方的遼東武器研究基地中,仿照諸葛連弩製成的弓弩出現了。
段塵步入到昌黎城內的軍營中,此時已經有了不少軍中弓箭好手分彆拿著弓弩和弓箭進行射擊。
“發射!”
一聲令下,對著前方的靶子,弓弩手手不停,接連發射十發弩箭,箭箭命中靶心,中間的木靶子直接被打穿。
而弓箭手拉弓發射速度慢了許多,弩手十發的功夫,弓箭手才發出來3發。
但同樣是正中靶心,中間靶心同樣被打穿。
“很顯然,弓箭射速慢,但是威力大,弓弩射速快,但是威力較小。”
專門由探索者總結信息,接連多批測試,詳細的數據報告得出。
最終也是這個結果。
關羽卻是看到了些什麼,跟著道:
“我看弓弩手,一早上測試之後,依然麵色如常好似絲毫不費力氣,而弓箭手僅僅10發,就已經滿頭大汗,一早上下來早已經換了不知道幾人,可見弩手持續作戰能力更強。”
這確實是一個點,關羽經過這一年南征北戰下來,統帥已經到了87,接近90點了,相比起來他才是這方麵的專家。
於是段塵問道:
“雲長,你看這該如何配置?”
弓弩手本身主要在遼東堅兵中配置,本身就在於關羽的統禦範圍內。
卻不知關羽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