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們那麼多,這次就是來教訓鮮卑的,能夠打一個是一個,何必又瞻前顧後呢?”
張飛有些不耐煩,重騎兵都已經掌握在手,他隻想要好好衝殺一番,不想再搞其它。
“翼德,北擊鮮卑乃是大事,怎麼能夠如此魯莽。”
關羽與其爭吵起來,話說的確實有些道理。
“主公,我認為不如慢慢推進,先剿滅慕容鮮卑,將其部族遷移入遼西,既能夠起到震懾鮮卑的效果,又能獲得大量人口,這豈不是兩全其美?”
楊朱上前提議。
作為藍星人,他對於這些草原部族有不同的看法。
卻不知張飛直接反駁:
“鮮卑人狡猾,其我漢民過甚,我等此去北伐自然是要給予其重創,如今大軍聚集糧草齊備,單單攻下一大部落看似得利,其實也是太浪費了些。”
隨後他接著說道:
“我們既然來了,就要重創各大部族,殺其男子,擄其女人,收其牛羊,這才能報我漢民之仇。”
能說出這話,並不代表張飛是壞的,這是三國本土將領的傳統思路和固有想法。
“翼德說的對,如今地圖在手,大軍齊備,正是一鼓作氣剿滅鮮卑之時,豈能淺嘗輒止見好就收,這不是我們遼東軍的風格。”
關羽撫摸剛剛長須,點點頭表示認可。
“二位將軍所言極是,我隻是想主公領地正缺人口,如此多的鮮卑奴隸,正好可以送去挖礦,雖然一次俘虜不多,可是多去幾次就好。”
楊朱先是表示認同,隨後再次解釋。
最終的難題還是交給了段塵。
如何對付草原民族,這一直以來都是困擾中原政權的極大難題,無論是漢初和親,還是漢武帝時期直接屠殺,還是到了東漢開始扶持勢力,亦或者是西晉直接遷移其人口進入中原。
種種曆史教訓恐怕整個藍星隻有段塵一人能夠看到。
三國本土更多希望恢複漢武帝時期態度,有強漢的心態和能力。
藍星探索者因為缺失曆史,少了很多治理經驗,但他們更為重視工業和人口積累,因此手段相對溫和。
到了現在,段塵手下確實沒有一個掌握全方位信息的戰略家,華夏不了解情況,本土謀士不了解華夏。
本時代頂尖戰略家諸如“諸葛亮、荀彧、郭嘉、賈詡等”有不能在身旁給他參謀意見。
所謂“信息是決策的基礎”,如今這個半吊子遼東軍就他掌控的信息最多,也就段塵能夠整合各方資源了。
“我再想想,明天我們最終確定。”
話都說到了這裡,諸位“武將”也就隻能是一一退下,確實沒有人比他們懂如何進行戰術操作。
諸如關張和太史慈等人,恐怕已經將如何捅穿鮮卑各部的戰術都想好了。
但現在段塵要想的並不是捅穿鮮卑重創鮮卑的事情,而是要如何將利益最大化。
送走眾建立之後,段塵站在高低仔細眺望眼前營帳,麾下武將實力強勁,關張二人更是當世頂尖,太史慈成長一番也不會差。
士兵基本全部達到精英級,並且裝備戰甲強弩,進攻防禦都已經達到精英級頂尖水平。
哪怕放到當前各路諸侯,他也不太畏懼。
“入遼東,退烏桓,然後收遼西,現在又來平鮮卑,最後一步就差東邊和北邊那些了。”
遼東國、烏桓、遼西、鮮卑、公孫度掌控的遼東三郡、高句麗、扶餘國···
公孫瓚和袁紹。
他剛到遼東,就對自己的發展有著明確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