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這是各郡畝產情況,新式化肥的試驗良好!”
簡雍快步走入將軍府內,將電報交給段塵。
仔細一看,各郡縣春小麥收成著實不錯,特彆是通遼和北郡兩地,由於早先沼澤清淤,下方黑土地極為肥沃,加上今年文士大量聚集,民望調動,天災減少。
化肥使用之後,大農場的畝產能夠達到300斤,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和中原高產農田齊平了。
【東北土壤,水汽,甚至光照等條件都極好,開發過後量產很高】
再次往下看,昌黎,陽樂,玄菟三郡的人口聚集區,大都由自耕農精耕細作,糧產更高,基本能夠達到畝產350斤。
著實是極高產能了。
【現代小麥平原畝產大概800斤,山地600斤,是使用化肥改善良種的結果】
“很好,如此經營,我遼東很快就能富庶。”
段塵很欣慰,能夠在這“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的亂世,讓普通佃農能夠吃飽飯,讓自耕農有一定剩餘,這已經是極好了。
單單因此,遼東的經濟很快就能被盤活。
“馬上要入冬封凍,是時候招百姓來城市中搞工業生產了,馬上華夏那邊會投入一大批的項目,再建設一批工業城。”
遼東氣候特殊,一年隻能種植一次,等待九月農忙過後,人們基本沒多大事了,按照往常應該是服勞役。
但這兩年段塵將勞役廢除之後,就到了各地工廠和項目建設用工的時候。
三國人普遍抗凍,畢竟基本體係就在三階,秋季和春季隻要段塵給予厚實衣物,大部分情況能正常做工。
如今的遼東地區,每到秋天,當地的百姓們便會紛紛湧入城中尋找工作機會。
通常會在這裡勞作數個月之久,直至新年將至時才返回家鄉,享受短暫的貓冬時光。
待到來年春天,大地逐漸回暖、冰雪開始消融之際,遼東人又會再次踏上前往城市的路途,繼續做工賺錢以補貼家用。
每年大約有一半時間在外務工,另一半時間則留在家鄉從事農業生產活動。
如此一來,家中所收獲的糧食大概足以滿足全家人全年的溫飽需求,而且通過外出做工賺取的額外收入更是讓家庭經濟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尤其是在昌黎及其周邊一帶,這種季節性進城務工與回鄉務農相結合的生活方式已然成為一種風俗習慣。
這一切都是【新工業】普及的功勞。
因此,聽到要大規模搞援建的簡雍自是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問道:
“太好了!具體是什麼時候?我得趕緊著手安排啊!”
段塵卻安撫道:
“先彆急,目前一切尚處於籌備階段。”
此番華夏一次性投入高達50萬融合點,緊鑼密鼓地朝著【晚唐】運送大量的工業設備,並對部分設備進行重新組裝。
所有這些設備都會被精心裝載至鐵路通道之上,隻待段塵那邊完成對接工作,載貨列車便能即刻啟程出發。
日夜兼程連續運輸十天十夜,也定要將這批至關重要的物資全部安全運抵目的地。
······
同是秋季,僅僅一座山脈之隔,此時的冬小麥區卻是在耕種時節。
但有人顯然不想要好好讓百姓種地。
大漢的幽州因為燕山分為了兩片天地,北方百姓安穩耕種,正是收獲之時,而南方幽州卻是亂軍處處劫掠,兩方勢力征戰不休。
薊城外的軍營之中,一位身著白袍的年輕小將正靜靜地站在營帳前,手中輕輕擦拭著自己那杆寒光閃閃的長槍。
他身姿挺拔如鬆,麵容英俊而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