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
趙雲帶領的白馬義從分散於各個世家莊園之外。
一發衝鋒之後,世家莊園厚實的城牆就此被撞碎。
“遼東有令,青州世家有不服從遷移者,屠之!”
說罷,一眾兵士便衝入莊園內,三兩下的擊殺前來阻攔的部曲,將那各個家族家主和族人從房中拽出來。
“遼東如此暴戾,必為天下人所反!”
張家家主乃是三流文士,本就一郡太守,本以為此次磨難躲入家中便能避災,卻沒想到遼東並未屠城,
而是遷移百姓,不僅僅是城中百姓,周邊農村他家佃農也全部遷移而且。
張星本以為躲在莊園城牆中便能夠躲避此禍,卻沒想到一早起來,遼東軍已然殺到家門口。
“最後一次機會,是否願意陪同遷移!”
話說到此,張星還能說些什麼,隻能是跟隨遷移。
安排人收拾家產。
麾下士兵看了一眼,便行看管,期間自然拿了些許好處,但並未抄家。
段塵平日不吝賞賜,平日倒是還好,但這抄家之活,還是不能讓士兵來乾。
這些世家是舉族遷移,必然攜帶家產,現在不必著急,等到上了遼東的船,這些物資是誰的,那就說不定了。
當然,遼東還是注意些名聲的,到時候會給這些家族一些折算,並且安排他們去北邊墾荒,也算是物儘其用人儘其才了。
現在的段塵,對於世家子弟基本沒有了幻想,除非是大軍前來,主動投靠積極配合的,這些他們可以陪同遷移,但是佃農和土地可能不能保留了。
至於剩下的,那就可以隨意一些了,某種程度上,遼東還肩負著農民起義軍的性質。
·····
遼東
如今馬上就要迎來秋收,自從大規模人口遷移之後,遼東的農作物也逐漸多樣起來,早先主要是春小麥的種植。
而後從藍星引入了土豆和玉米進行種植,雖然不太適應產量少,質量差,卻也是不錯的飼料。
到了現在,棉花,甜菜,大豆等作物種植也極為廣泛。
為了研究遼東的農業,段塵專門協同華夏和神話三國研究院,在通遼城建造了遼東農業大學。
和其類似的還有昌黎城中的遼東工業大學,遼東師範大學等等,這些接下來隨著義務教育製度和統考製度的完善,都將會成為遼東百姓的主要晉升路徑。
雖然說,【文士】體係和【武將】體係的培養更加要求專業,但這並不代表,段塵就不要在遼東安排全麵教育了。
很多的知識,其實沒有太大的隔閡,文士中也分為治水的,治理城市的,修建工程的,調動後勤的。
哪怕是武將,也需要對山川地理,基本曆史,軍事謀略有所掌握。
這些都很複雜,還是需要梳理。
青州的人口被調動了過來,自此,整個遼東國的人口也徹底的達到了兩千萬,其中單單遼東平原一部分,就分布了超過一千五百萬的人口。
超過了當前整個中原的人口,甚至加上淮南,關中等一大部分的總和。
其中,世家大族在屠刀下,自然是老老實實的前去北洲開荒,隨著民望增長,陽儀在北洲開始普遍布設暖氣,加之火爐,煤炭等的普及,整個北洲能夠容納開發的麵積越來越廣,生活條件也沒有太大差距。
各式文士的加持,加之甄宓的天賦影響,早先的苦寒之地,倒是真的逐漸被改造成為了沃野千裡的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