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了下係統界麵距離抽下一位老師的時間……
還有差不多八個小時。
也就是說,要等到今天放學,才可以抽新的老師。
那今天一整天白天要怎麼過?
讓孩子們野蠻生長,他們就得說什麼“君子不器,雖遠必誅”了。
他還得肩負一天的教學任務。
昨天帶孩子們做過科學小實驗,把他腦子裡醫學之外為數不多的東西都拿出來了。
而且連著兩天做科學小實驗,這樣的教學節奏也不大好,顯得教學內容種類單一。
有了!
阿拉伯數字啊!!
這玩意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不言而喻。
對社會的運轉提升了多少效率。
這要是傳回古代,那還得了?
不管用在算數上,還是記錄上,都會大大提升效率。
一個國家運作的效率提升,國家的發展機會增快!很多時候,快就是贏了。
曆史上阿拉伯數字雖然早在十三、十四世紀左右就傳入我國,可並未得到推廣。
一直到二十世紀初才全麵廣泛使用。
如果老祖宗們提前使用阿拉伯數字,正向影響可想而知。
於是,沈言之開始教孩子們認阿拉伯數字
“1、2、3、4、5、6、7、8、9、10。”
沈言之把數字寫在周末的時候和妲己一起買的黑板。
第一步先教孩子們認得這些數字。
為了加深印象,他還給每個孩子發彩色蠟筆和草稿紙,讓他們在草稿紙上書寫、默寫。
為什麼是彩色蠟筆,也是因為彩色蠟筆顏色鮮豔,容易提升孩子們的興趣。
果然,他猜得沒錯,孩子們特彆喜歡用彩色蠟筆,用來學寫阿拉伯數字,特彆認真,還一副饒有興趣的樣子。
五個孩子都十分聰明,隻用了一個早上,就熟悉了阿拉伯數字。
沈言之還教了他們二十以下的加減法。
才兩三歲大的孩子,要求不能太高,學習強度不能太強了,先學習二十以下。
到了孩子們午休時間,沒有午睡習慣的沈言之就自己給孩子們出加減題。
下午,等他們午覺睡醒了,沈言之就把他的那些加減題拿出來,讓孩子們坐在椅子上做題。
溫故知新,這樣才能更深刻理解阿拉伯數字。
孩子們認真做題去了。
妲己開始準備晚飯。
沈言之則回到他的書房研究一些兒童啟蒙類的書籍和資料。
今天下午放學後,就可以再從曆朝曆代招一位老師了。
沈言之打算招任課老師。
以後他也儘量讓專業的人乾專業的事,可他也不能沒什麼都不會。
一切都交給任課老師,自己什麼都不管,也太不負責了。
沈言之看了會兒書,又去看看孩子們的情況。
這一看,他驚呆了。
五個孩子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題,結果……?
做得最快的,竟然是兩歲的小兕子。
她再聰明,這也太誇張了吧。
竟然做得比其他年紀都比她大一歲以上的男孩子們要快。
而且沈言之看了下,她竟然沒有一道題是做錯的,全對!
再去看朱雄英、扶蘇、李弘和朱高熾的答案,都有算錯的。
所以小兕子不可能作弊去抄他們的。
孩子們見沈言之過來,似乎是有些緊張。
沈言之理解,他上學的時候,做作業,老師站在他旁邊他也會有些不自在。
於是他不看了,他回書房去,看監控好了。
他倒要看看孩子們做題的時候是什麼樣的。
沈言之剛剛坐下打開監控,就看到小兕子起身了。
她不隻是站起來,還跑到了廚房去找蘇妲己。
這小家夥,這是仗著自己算數算得快,所以又到廚房去討吃的了?這可不行。
沈言之見到小兕子和妲己說話特彆大聲,趕忙把廚房監控的聲音放大,聽聽這小家夥要怎麼騙吃的。
“妲己老師,如果窩今天七了七個葡萄,明天七了四個葡萄,那窩兩天加起來吃了多少個葡萄呀?”小兕子奶聲奶氣地問。
妲己一邊揉麵團一邊笑著看小家夥。
“十一個。”
“那要是窩嘴裡塞了十二顆瓜子,我嫌不好七,又吐出來三顆,那窩嘴裡還有多少顆瓜子呀?”
“九顆。”
“那要是係幾這個月上學八天,下個月上學七天,那係幾兩個月加起來上多少天學呀?”
“十五天。”
“要是窩早上七了兩顆荔枝,中午七了三顆荔枝,晚上七了四顆荔枝的話,窩一天總共七了多少顆荔枝呢?”:
“九顆。”
“嘻嘻,謝謝妲己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