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魏徵放下手中的魚翅碗。
不好吃的那兩碗他生理上不想吃,好吃的那碗他心理上不想吃,不想自己被這些奢侈之物腐蝕。
“高明。”李世民看向李承乾。
“我在!!!”李承乾也放下魚翅碗。
“朕覺得,大漢之前,諸子百家爭奇鬥豔,百家齊放的思想文化氛圍,很是活躍,你們覺得呢?
如若大唐也變得那般思想活躍,百家齊放,各家思想都用以建設大唐,大唐豈不是會更繁盛。”
“嗯?”魏徵和李承乾都有些詫異得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其實不是一個古板固執的皇帝,他會扶持佛教,同時還發展道教。
他真的是一個很願意吸收不同的東西,接納不同事物的帝王。
所以魏徵和李承乾並不驚訝他突然又想推廣什麼。
隻是,他想讓大唐也像諸子百家爭鳴時候那樣思想豐富,這未必太難了吧。
畢竟自從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劉奭時期又徹底將儒學穩固為國教後,幾乎就沒了其他學派的生存空間。
而且在這之前,劉邦交出關中後,項羽的那一把大火也已經把嬴政收集到鹹陽宮中的各家典籍都燒光了,很多學派,都沒有了原始理論支撐。
因此不少學派目前的傳人那更是少之又少,很少有人願意去研習。
李世民為何突然會這麼說?
李世民看著倆人臉上那詫異的眼神,聰明如他,自然是能知道倆人想的是什麼。
他自己難道不知道現在重新提倡百家齊放很困難?
不說彆的,就憑現在讀書人對儒學的推崇,他提出來,怕也是沒幾個人響應的。
可李世民也很慶幸,哪怕現在儒學成為主要思想流派幾百年,也還沒有像宋朝程朱理學出現之後那麼刻板古板。
他看了係統在群裡發的史書的時候也知道,安史之亂的時候,一個叫顏真卿的讀書人還擼起袖管就乾叛軍,成為最早一批抵禦亂軍的將領。
顏真卿是書生,卻是能披上鎧甲上戰場的書生,不是宋朝之後的那種文弱書生。
再後來,最終平定安史之亂的,甚至還是一個靠著武舉出頭的武狀元郭子儀。
所以,大唐還來得及。
大唐從現在開始修正獨尊儒術帶來的不良後果,還來得及。
“陛下,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就跟您說的做飯一樣。
如果把儒學比作鹽,隻放鹽不行,鹽放太多了更不行,要多種調味料才能烹調出好吃的味道。”李承乾說道。
他看出來李世民是在認真講國事,於是稱呼之為“陛下”。
李世民點頭。
“儒家思想可以在百姓心中構建禮義廉恥的觀念,不可不有,必須要有,可一個國家不能隻有一種思想。”
“陛下說的是。”魏徵和李承乾都點頭。
這沒法讓人反駁。
“我們對外打仗,或者國內有動亂,需要平亂的時候,需要兵家思想,所以兵家思想不可沒有。”李世民接著說。
說這句的時候,他想到宋朝主張割地的司馬光等士大夫。
想到有坐收漁利的機會卻收起朱棣留下的文書,讓朱見深失去了擴張領土機會的劉大夏。
想到為了止戈,為了所謂的以和為貴,壓著三十萬大軍不出的王超。
還有讓前漢由盛轉衰的劉奭。
這都是被儒家思想毒害了的,朝中這樣的人過多,簡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