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李世民詩之六十八
品李世民《除夜》:歲末華章中的迎新祈願
除夜
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
冬儘今宵促,年開明日長。
冰消出鏡水,梅散入風香。
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
在唐代詩歌的璀璨星空中,李世民的《除夜》宛如一顆獨特的明珠,以簡潔而富有韻味的筆觸,勾勒出除夕夜守歲的生動畫麵,字裡行間洋溢著辭舊迎新的歡悅以及對新年的殷切期盼。
逐聯細品,歲末情長
“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
開篇伊始,詩人便以精準凝練的語言點明了時間——歲末除夕這一特殊節點。“歲陰窮暮紀”,宛如一聲悠長的歎息,道儘一年時光如白駒過隙,即將走到儘頭,往昔的歲月在這寥寥數字中悄然沉澱。而“獻節啟新芳”則筆鋒一轉,以滿懷希望的姿態,預示著新年佳節即將翩然而至,宛如一扇開啟的大門,通向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嶄新天地,新的芬芳、新的美好正待蓬勃生長,瞬間為全詩注入了鮮活的力量。
“冬儘今宵促,年開明日長”
此聯細膩地捕捉了除夕夜人們獨特的時間感受。冬日的漫長在今夜即將畫上句號,這種終結感使得今宵的時光仿佛格外短暫,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匆匆流逝,人們似乎還來不及細細品味舊年的餘韻,它便已悄然遠去。而隨著新年的開啟,明日宛如一張展開的畫卷,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與未知,象征著新的起點、新的征程,那是一條通往希望與夢想的康莊大道,未來的日子仿佛也因此變得悠長而充滿期待。
“冰消出鏡水,梅散入風香”
詩人將目光投向自然,用如畫的筆觸展現了冬去春來的奇妙變化。“冰消出鏡水”,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冰雪漸漸消融,水麵如同一麵剛剛擦拭乾淨的鏡子,清澈透明,倒映著藍天白雲,儘顯春日初臨的澄澈與寧靜。“梅散入風香”則調動了嗅覺感官,凜冽寒冬中傲然綻放的梅花,在春風的輕撫下,將馥鬱的香氣悠悠飄散開來,彌漫在空氣中,給人帶來一種沁人心脾的清新之感,仿佛整個世界都沉浸在這梅香之中,滿是春的氣息與活力。
“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
畫麵又回到人間煙火,描繪出除夕夜守歲的歡樂盛景。人們圍坐在一起,舉行著熱鬨的宴會,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儘情享受著這闔家團圓的溫馨時刻。大家頻頻舉杯,開懷暢飲,酒入豪腸,化作對新年的美好期許。在這歡樂的氛圍中,人們滿懷期待地等待著新年的第一縷曙光,那是新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征,整個場景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
整體觀照,詩韻風華
《除夜》一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風格,生動鮮活地呈現了除夕夜的獨特景象以及人們豐富的內心情感。李世民通過對歲末年初自然景象的細致描摹,如冰消雪融、梅香飄散,以及人文活動的精彩刻畫,如守歲宴飲、傾壺待旦,將辭舊迎新的喜悅之情表達得淋漓儘致,同時也傳達出對新年的美好祝願。詩中既有對時間流轉、歲月更迭的深沉感慨,讓人在品味舊年的同時,也對時光的匆匆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又有對新生活、新一年的熱切期待,字裡行間充滿了積極向上、蓬勃奮進的精神力量。
整首詩意境清新自然,宛如一幅淡雅的歲末風俗畫,語言優美凝練,毫無雕琢之痕,卻又韻味無窮,充分展現了李世民作為一代帝王兼詩人的卓越文學才華。同時,這首詩也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唐代除夕夜風俗習慣和文化內涵的窗口,讓後人得以透過千年的時光,感受那個時代人們在辭舊迎新時的歡樂與憧憬,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文化意義。
喜歡夜讀全唐詩請大家收藏:()夜讀全唐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