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進一聲令下,士兵們迅速出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了敵人。
隨後,他帶領士兵衝入烏巢營地,與淳於瓊的軍隊展開激烈廝殺。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火光映紅了半邊天。
樂進在混亂中尋到淳於瓊,兩人刀來槍往,激戰數十回合。
淳於瓊雖勇猛,但樂進更勝一籌,他瞅準時機,一刀砍中淳於瓊的手臂,淳於瓊手中長槍落地。
樂進乘勝追擊,手起刀落,將淳於瓊斬殺。
這一壯舉不僅極大地打擊了袁紹的士氣,也為曹操在官渡之戰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官渡之戰後,樂進又奉命出擊,成功擊破黃巾餘黨,平定樂安郡,使得曹操的後方得以穩固。
建安九年204年),樂進跟隨曹操攻打袁紹之子袁譚、袁尚於黎陽。
袁譚、袁尚憑借著黎陽堅固的城池和袁紹留下的精銳部隊,負隅頑抗。
樂進深知此戰的艱難,但他毫不畏懼。
在攻城過程中,他親自指揮士兵搭建雲梯,組織攻城部隊。
麵對袁軍的箭雨和滾木礌石,他身先士卒,帶頭登上雲梯。
當接近城頭時,一名袁軍將領揮舞著長槍向他刺來,樂進側身躲避,隨即一刀砍斷對方長槍,順勢躍上城頭,與袁軍展開近身肉搏。
他的勇猛激勵著身後的士兵,眾人奮勇爭先,終於攻破了黎陽城門。
在這場戰鬥中,樂進親手斬殺袁軍大將嚴敬,為曹軍的勝利立下大功,戰後被官拜遊擊將軍。
此後,他繼續追隨曹操,參與圍攻鄴縣和平定南皮的戰役。
在南皮之戰中,袁譚集結了最後的力量,準備與曹操決一死戰。
南皮城外,寒風凜冽,戰鼓擂動。
樂進再次一馬當先,他帶領著士兵,迎著袁軍的炮火,向城門發起衝鋒。
城上袁軍的箭矢、石塊不斷落下,樂進卻毫無懼色,他的戰馬被射中,他便下馬徒步作戰,手中長刀揮舞得虎虎生風,所到之處,敵兵紛紛倒下。
他率先登上南皮城的東門,與袁軍展開激烈拚殺。
他的刀刃卷了口,手臂也受了傷,但依然堅守城頭,大聲呼喊著:“弟兄們,勝利就在眼前,衝啊!”
直到後續曹軍趕到,徹底占領南皮城。
袁譚敗亡後,樂進又乘勝追擊,攻打雍奴城,再次大破敵軍,徹底肅清了袁紹殘餘勢力在河北的影響。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上表漢獻帝,高度讚揚樂進及於禁、張遼,稱他們“武力強大,計謀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潔,每次征戰,身先士卒,勇猛頑強,無堅不摧;親自擂動戰鼓,忘了疲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於是,樂進被晉升為折衝將軍。
同年,曹操東征海賊管承,派遣樂進、李典進攻。
管承盤踞在海濱之地,憑借著複雜的地形和海上優勢,屢次騷擾周邊郡縣。
樂進與李典到達後,並沒有急於進攻,而是先派人偵查管承的勢力分布和地形情況。
經過一番謀劃,他們決定采用水陸並進的戰術。
樂進率領陸軍在岸上佯攻,吸引管承的主力部隊,李典則率領水軍從海上包抄。
戰鬥打響後,樂進指揮陸軍奮勇進攻,與管承的軍隊展開激烈交戰。
管承果然中計,將大部分兵力調往陸地防線。
此時,李典的水軍趁機從海上發起突襲,攻占了管承的後方據點。
管承的軍隊頓時陷入混亂,樂進與李典乘勝追擊,成功擊敗管承,將其逼入海島,海濱之地由此平定。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揮師南下,意圖統一南方。
樂進隨曹操平定荊州後,被留守襄陽。
襄陽地處戰略要地,是曹操抵禦劉備和孫權的重要防線。
在此期間,樂進多次與劉備麾下的關羽等將領交鋒。
關羽素有“萬人敵”之稱,其勇猛和軍事才能在當時聲名遠揚。
建安十八年213年),樂進與關羽在青泥展開對峙。
青泥一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樂進充分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巧妙布置防線。
他在險要之處修建堡壘,挖掘壕溝,設置鹿角等障礙物。
關羽多次率軍進攻,都被樂進的防線所阻擋。
樂進還時常派出小股部隊,騷擾關羽的糧道和後方營地,使得關羽的軍隊疲於應對。
有一次,關羽親自率領精銳部隊,向樂進的防線發起猛攻。
樂進沉著應對,他指揮士兵用強弩射擊,箭矢如雨點般射向敵軍。
關羽的軍隊在箭雨下前進艱難,但關羽毫不退縮,繼續率軍衝鋒。
就在雙方激戰正酣時,樂進突然派出一支奇兵,繞到關羽軍隊的側翼,發起突襲。
關羽軍隊頓時陷入混亂,樂進趁機指揮大軍出擊,成功擊退關羽、蘇非,使得原本歸附劉備的南郡諸郡山穀蠻夷紛紛前來投降。
此後,樂進又與文聘聯手,在尋口再次擊敗關羽。
不僅如此,他還奉命征討劉備手下的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皆大獲全勝,有力地鞏固了曹操在荊州地區的統治。
建安十九年214年)七月,樂進跟隨曹操征討孫權,獲假節之權,成為曹操麾下獨當一麵的大將。
曹操返回後,留下樂進與張遼、李典駐紮在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親率十萬大軍進攻合肥,著名的逍遙津之戰爆發。
當時,合肥城內守軍僅有七千餘人,敵我力量懸殊。
麵對孫權的大軍壓境,樂進與張遼、李典三人並沒有慌亂。
他們根據曹操此前留下的密函,製定了作戰計劃。
戰前,樂進奉命在逍遙津北橋截斷小師橋,等待孫權軍隊過橋一半時,拆毀小師橋,截斷敵軍退路。
戰鬥打響後,張遼率領八百死士,率先向孫權的大軍發起突襲。
樂進則在城中整頓軍隊,隨時準備支援。
張遼的突襲打得孫權軍隊措手不及,一時間陣腳大亂。
樂進見時機成熟,立即率領軍隊出城,與張遼的部隊會合。
他們在敵軍陣中來回衝殺,如入無人之境。
孫權見狀,急忙指揮軍隊撤退。
當孫權的軍隊逃至逍遙津北橋時,樂進果斷下令拆毀小師橋,使得孫權的軍隊被截成兩段。
此時,樂進與張遼、李典率領軍隊再次發起攻擊,孫權的軍隊陷入混亂,死傷無數。
孫權在部將的拚死保護下,才僥幸逃脫。
逍遙津之戰,樂進與張遼、李典以少勝多,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跡,也讓樂進的威名更加遠揚。
然而,常年的征戰使得樂進的身體逐漸不堪重負。
多年的廝殺,讓他身上傷痕累累,舊傷時常發作。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樂進在軍中一病不起。
儘管曹操派來最好的醫生為他診治,但他的病情卻日益加重。
在彌留之際,樂進望著營帳外飄揚的曹軍大旗,腦海中浮現出自己一生征戰的畫麵:濮陽城頭的廝殺、烏巢的烈火、逍遙津的激戰……他用儘最後一絲力氣,喃喃自語道:“此生,無憾矣……”隨後,這位征戰一生的猛將永遠閉上了雙眼。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