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月色如水。
城牆上,繩索緩緩放下,燭之武那略顯佝僂的身影在夜色中顯得格外單薄。
他憑借著多年對時局的研究和過人的膽識,獨自一人前往秦營。
此刻,他肩負著鄭國萬千百姓的性命,以及國家的存亡,一步一步,走向未知的前路。
燭之武曆經艱難險阻,終於抵達了秦營。
他那略顯疲憊但依舊堅定的身影,在秦軍士兵們好奇和審視的目光下,被引領著來到了秦穆公所在之處。
當燭之武站定在秦穆公麵前時,秦穆公不禁仔細打量起眼前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
他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但那雙眼睛卻閃爍著睿智與堅毅的光芒。
秦穆公心中暗自思忖:“鄭國竟然派遣這樣一位風燭殘年的老者前來求和,難道他們真的認為此人能夠想出什麼應對之策嗎?”
然而,燭之武麵對秦穆公的審視並未表現出絲毫的怯懦或卑微。
隻見他穩穩地向前邁了一步,恭恭敬敬地向著秦穆公行了一個大禮。
禮畢之後,他才抬起頭來,用沉穩而又清晰的聲音緩緩說道:“尊敬的秦穆公啊,如今秦、晉兩國聯合起來圍攻我鄭國,我們深知以鄭國之力難以抵擋如此強大的攻勢,亡國已是不可避免之事。但是,如果滅掉鄭國對於您來說確有益處,那麼我也就鬥膽在此煩擾您以及您麾下的將士們了。”
說完這番話後,燭之武稍稍停頓了一下,觀察著秦穆公的反應。
隻見秦穆公微微皺起眉頭,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隨後,他輕輕揮了揮手,示意燭之武繼續講下去。
燭之武稍稍停頓了一下,他那原本就炯炯有神的雙眼此刻更是散發出一種堅定不移的光芒,仿佛能夠穿透人心一般。
隻見他深吸一口氣,然後用沉穩而有力的聲音說道:“尊敬的秦穆公啊,您想想看,如果越過其他國家去將遙遠的鄭國當作貴國東邊的邊境城邑,這件事情的難度想必不用我多言吧!而且,您為何非要滅掉鄭國從而給周邊的鄰國增添領土呢?要知道,一旦鄰國的實力因此變得強大起來,那麼與之相對應的,貴國秦國的力量不就會被逐漸削弱嗎?所以啊,請您仔細斟酌一番其中的利弊得失。”
說到這裡,燭之武稍微放緩了語速,但語氣依舊懇切,“反之,如果您願意放棄這次圍攻鄭國的行動,並將我們鄭國視為位於東方道路上專門負責迎接過往客人的主人。這樣一來,無論是各國派遣出來的使節還是匆匆趕路的行人,都會頻繁地經過鄭國。而我國完全有能力隨時隨地向這些過往之人提供他們所急需卻又缺乏的各種物品和資源。如此做法對於您來說,不僅不會帶來任何壞處,反而還能讓您收獲鄭國人民的感激與友誼呢!”
聽完燭之武這番話後,秦穆公原本緊繃著的神情開始慢慢地鬆弛下來,他微微皺起眉頭,若有所思地陷入到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燭之武目光炯炯地看著秦穆公,見對方已然被自己說動,便趁熱打鐵,進一步闡述道:“再者而言,想當年您曾施予那晉惠公莫大的恩惠啊!惠公當初可是信誓旦旦地應承下要將焦、瑕這兩座城池拱手相送於您呐!可誰能想到,那忘恩負義之人,早晨才剛剛渡過黃河回到晉國境內,夜幕降臨之際居然就忙著修築起防禦工事來了!如此行徑,想必您也是心知肚明的呀!晉國這般貪婪無度,又怎會有知足的時候呢?如今他們已然在東邊把咱們鄭國變成了其國境的一部分,可貪心不足蛇吞象,還妄圖繼續向西擴張他們的疆界呢!倘若不讓秦國的領土有所損失削減,那麼晉國又該從何處去攫取更多的土地來壯大自身呢?所以說,削弱秦國對於晉國來說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啊!在此,懇請您務必深思熟慮此事,切不可因一時疏忽而做出錯誤的決斷呐!”
秦穆公聽後,如夢初醒,意識到攻打鄭國對秦國並無益處,反而會壯大晉國的勢力。
於是,他果斷與鄭國簽訂盟約,不僅派杞子、逢孫、楊孫幫鄭國守衛,還率軍撤回秦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晉文公見秦穆公單方麵撤兵,無奈之下,也隻好下令撤軍。
就這樣,燭之武憑借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成功化解了鄭國的滅頂之災。
當燭之武曆經艱險、不辱使命地從敵營返回鄭國時,整個鄭國都沸騰了起來!
大街小巷張燈結彩,鑼鼓喧天,人們歡呼雀躍,奔走相告這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百姓們紛紛湧上街頭,夾道歡迎這位救國於危難之間的英雄歸來。
他們眼中滿含感激與敬意,對燭之武的感恩之情溢於言表。
而在宮殿之中,鄭文公親自率領群臣迎接燭之武。
看到燭之武平安歸來,鄭文公激動得熱淚盈眶,緊緊握住他的手,不停地誇讚他的智勇雙全和忠誠愛國。
隨後,鄭文公當場宣布要賜予燭之武豐厚的賞賜以及顯赫的高位,以表彰他的功績。
麵對如此殊榮,燭之武卻出人意料地婉言謝絕了。
他深深地向鄭文公鞠了一躬,緩緩說道:“陛下,臣此番冒險前往秦國,並非貪圖榮華富貴或是高官厚祿。臣所做的一切,皆出於對我鄭國的熱愛以及對百姓的責任。如今鄭國能夠化險為夷,轉危為安,臣的心願已然達成。這些賞賜和官位,還是留給更有能力之人吧。”
說完,燭之武微微一笑,那笑容裡透露出一種淡泊名利的豁達與從容。
自那日起,燭之武便悄然離開了眾人矚目的焦點,重新回歸到自己原本平靜的生活當中。
他每日或漫步於新鄭城的街頭巷尾,與鄰裡鄉親親切交談;或坐在自家小院裡,品茗讀書,悠然自得。
儘管他的生活看似平淡無奇,但他的名字早已深深烙印在了每一個鄭國人的心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燭之武的事跡被口口相傳,成為了鄭國曆史長河中一段不朽的傳奇。
每當鄭國的百姓們聚在一起談論起那段驚心動魄的往事時,無不對燭之武充滿敬佩之情。
他們感慨萬分地說:“若不是燭之武大智大勇,挺身而出,我們鄭國恐怕早已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真是我們鄭國當之無愧的大英雄啊!”
正是因為燭之武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展現出的非凡智慧和無畏勇氣,才使得鄭國得以保全,百姓們也因此避免了一場殘酷的戰火浩劫。
歲月悠悠流轉,燭之武的故事越傳越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鄭國人。
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愛國,什麼是擔當,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春秋亂世,他雖隻是一個平凡的老者,卻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書寫了一段波瀾壯闊的傳奇,成為曆史長河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熠熠生輝,永不褪色。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