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商鞅_中國古代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9章 商鞅(1 / 2)

公元前395年,衛國都城帝丘,街巷中彌漫著市井煙火氣息。

販夫走卒的叫賣聲、手工作坊的敲打聲交織在一起,勾勒出這個古老國度平凡又生動的日常。

就在這喧囂塵世中,衛國公室的一處深宅大院裡,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他便是公孫鞅。

雖出身衛國貴族旁支,但家族的榮光在歲月流轉中已漸漸黯淡,公孫鞅成長的環境,既有貴族遺風的熏陶,也不乏對衛國國運式微的憂慮。

在那遙遠的過去,年幼的公孫鞅便展現出與眾不同的聰慧和好奇心。

每當夜幕降臨,明月高懸,公孫鞅總會乖巧地坐在庭院中的石凳上,眨著那雙靈動的大眼睛,聚精會神地聆聽著長輩們口中娓娓道來的列國紛爭故事。

那些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裡,有各國霸主的崛起與衰落,有權謀之士的縱橫捭闔,還有無數驚心動魄的智計較量。

每一個情節都如同夜空中閃爍的繁星,深深地吸引著公孫鞅那顆幼小而渴望知識的心。

就這樣,好奇與探索的種子悄然在他心底生根發芽。

隨著時光的流逝,公孫鞅漸漸長大。他開始頻繁地穿梭於衛國繁華卻又略顯擁擠的街巷之中。

在這裡,他親眼目睹了百姓們在沉重賦稅的壓迫下苦苦掙紮的艱難生活。

他們麵容憔悴,身軀佝僂,仿佛被生活的重擔壓彎了脊梁;他也看到了衛國軍隊在強大列強麵前的節節敗退,士兵們士氣低落,丟盔棄甲,那一幕幕場景讓人心酸不已。

麵對如此景象,公孫鞅心中不禁湧起層層疑惑:為何自己所在的衛國,曾經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國,如今卻落得這般田地?

為何它難以在這風雲變幻的亂世中覓得一處寧靜祥和之地?

這些問題如同一團迷霧,籠罩在他心頭,久久揮之不去。

懷揣著滿心的困惑,公孫鞅毅然決然地踏入了屍佼先生的學堂。

這座學堂雖然簡陋,但卻彙聚了眾多有誌之士,大家一同探討學問,追尋真理。

在這裡,公孫鞅猶如魚入大海,儘情遨遊在法家與雜家學說的廣闊海洋之中。

他廢寢忘食地研讀經典著作,虛心向師長請教疑難問題,與同窗好友激烈辯論觀點……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他不斷積累知識,深化思考,逐漸領悟到法家與雜家思想的精髓所在。

屍佼的學堂裡,燭火搖曳,竹簡堆積如山。

公孫鞅每日沉浸其中,研讀各國法典,從三晉之地的變革律法,到齊魯的禮治傳統,無一遺漏。

他常常陷入沉思,手中的毛筆不自覺地在竹簡上比劃,試圖從這些前人智慧中找到強國富民的通途。

每一個夜晚,他都伴著窗外的蟲鳴聲入眠,腦海中卻還在反複推演著各種治國理念,仿佛置身於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盛宴。

學有所成之後,公孫鞅聽聞魏國在魏文侯的治理下,廣納賢才,變法圖強,成為中原霸主。

那裡,似乎是實現他抱負的理想之地。於是,他告彆家鄉,踏上東行之路。

一路上,他風餐露宿,穿越崇山峻嶺,渡過滔滔黃河,終於抵達魏國都城安邑。

在魏國,公孫鞅成為魏相公叔痤的家臣。

公叔痤府中,藏書豐富,公孫鞅得以深入鑽研李悝變法留下的成果。

他每日埋首於竹簡之間,分析變法前後魏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麵的變化,探尋其中的得失奧秘。

同時,他也結識了許多魏國官場人物,在與他們的交往中,逐漸了解到魏國官場的複雜規則和權力鬥爭的暗流湧動。

然而,儘管公孫鞅才華橫溢,卻始終未得到魏惠王的重用。

公叔痤臨終前,極力向魏惠王舉薦公孫鞅,言辭懇切:“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可惜,魏惠王並未將公叔痤的話放在心上,公孫鞅在魏國的仕途就此陷入僵局。

就在公孫鞅鬱鬱不得誌之時,西方的秦國傳來一則震撼天下的消息——秦孝公頒布求賢令。

這份求賢令,言辭誠懇,向天下廣納能使秦國富強之人,承諾給予高官厚祿和廣闊的施展空間。

公孫鞅被秦孝公求賢若渴的誠意深深打動,他意識到,自己一直在等待的機會或許已經來臨。

於是,他毅然決然地西行入秦,踏上這片充滿未知與希望的土地。

初入秦國,公孫鞅舉目無親。

為接近秦孝公,他通過秦孝公寵臣景監的引薦,終於獲得麵見機會。

第一次會麵,公孫鞅滿懷期待,大談五帝之道,講述上古聖君以仁德治天下的故事,試圖以這套理想化的治國理念打動秦孝公。

然而,秦孝公聽得昏昏欲睡,對這些過於高遠的方略興致缺缺。

公孫鞅並未氣餒,第二次見麵時,他調整策略,講起三王之道,闡述夏商周三代聖王如何通過禮義教化治理國家。

可秦孝公依舊反應冷淡,隻是禮貌性地敷衍。

公孫鞅陷入沉思,他明白,秦孝公想要的是能迅速讓秦國強大起來的實用之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終於,在第三次會麵時,公孫鞅拋出霸道強國之術。

他詳細闡述如何通過嚴明法律、獎勵耕戰和加強中央集權等措施,讓秦國在短時間內實現富國強兵。

秦孝公聽得入神,不知不覺間,膝蓋向前挪動,兩人一連交談數日都毫無倦意。

秦孝公被公孫鞅的才華和獨特見解所折服,認定他就是能幫助秦國實現崛起的人。

然而,確定秦孝公支持變法後,公孫鞅卻麵臨秦國舊貴族的強烈反對。

朝堂之上,甘龍、杜摯等老臣站出來,言辭激烈地主張遵循舊製。

甘龍滿臉怒容,大聲說道:“聖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變法而治。

依照舊有的習俗進行教化,不費力氣就能成功;沿襲舊有的法度治理國家,官吏熟悉,百姓也安定。”

公孫鞅毫不畏懼,針鋒相對地反駁:“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如果一味遵循舊製,秦國如何能擺脫積貧積弱的困境?如何能在諸侯爭霸中立足?”

雙方各執一詞,爭論得麵紅耳赤。最終,秦孝公力排眾議,堅定地站在公孫鞅這一邊,任命他為左庶長,開啟變法大幕。

公元前356年,第一次變法正式啟動。

公孫鞅深知,變法的關鍵在於取信於民,於是製定一係列極具針對性的法令。

首先是連坐法,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一家有罪,其餘九家需告發,否則同罪連坐。


最新小说: 趕海1980,從救回妻女開始暴富 女帝師妹輕點卷,再卷我就飛升了! 踏破四海八荒 頂級二嫁,她被京圈太子爺寵上天 在戀綜當老六?一句泡麵仙人全網暴火 這個總裁很保安 重生82:斷絕關係後我撿漏將門嬌妻 欺負校花後,她竟成了女皇 七零:清冷美人被冷硬糙漢寵上天! 毛團聽我話後卷瘋了,我負責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