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宛如一顆耀眼的明珠,鑲嵌在華夏曆史的長河之中,散發著獨特而迷人的光芒。
這個時代,不僅開創了大一統的政治格局,使得華夏大地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統一與穩定,更為後世留下了無儘的文化瑰寶。
而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有一處地方,宛如世外桃源般寧靜而美麗——蜀郡郫縣。
這裡,被岷江的涓涓細流所潤澤,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風景如畫。
這片古老的土地,鐘靈毓秀,人傑地靈,孕育出了無數傑出的人物,他們猶如夜空中的繁星,閃耀著各自的光芒。
在這些璀璨的星辰中,有一顆格外耀眼奪目,他就是揚雄。
揚雄,字子雲,西漢時期著名的辭賦家、思想家。
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才華橫溢,猶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那個時代的文化天空。
揚雄出生在一個家境並不寬裕的耕讀家庭,他家的房子坐落在郫縣的一個偏僻角落裡,那是一座簡陋的茅屋。
茅屋的牆壁已經斑駁不堪,歲月的痕跡在上麵留下了深深淺淺的印記。
屋頂的茅草在風雨的侵襲下顯得搖搖欲墜,仿佛一陣強風就能將它們吹走。
夜幕降臨時,整個茅屋都被黑暗籠罩,隻有屋內的一盞豆大的油燈散發著微弱的光芒。
這盞油燈的火苗在風中不停地搖曳,仿佛隨時都會熄滅。
然而,就是在這昏黃的燈光下,年幼的揚雄正全神貫注地誦讀著竹簡上的文字。
他的眼睛緊盯著竹簡,逐字逐句地默念著,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字。
他的神情專注而投入,完全沉浸在書中的世界裡,似乎忘記了周圍的一切。
那搖曳的燈光雖然昏暗,但卻照亮了他麵前的竹簡,也照亮了他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
郫縣,這座充滿煙火氣的小城,街巷中時常傳來孩童們的歡聲笑語。
每至夏日,陽光熾熱,小夥伴們相約到河邊嬉戲,濺起歡快的水花;冬日,皚皚白雪覆蓋大地,他們在雪地裡追逐打鬨,堆雪人、打雪仗。
然而,揚雄卻從不參與這些熱鬨的活動。
他總是尋一處安靜的角落,或坐在庭院的老槐樹下,或蜷縮在屋內的角落裡,沉浸在書的世界中。
沒有足夠的錢財購置新書,他便四處向鄰裡借閱。
每借到一本,他都會仔細地用繩子將竹簡捆綁好,小心翼翼地捧回家。
為了能長久保存這些書籍,他不辭辛勞地用毛筆將書中內容抄寫在自家的竹簡上。
夏日,悶熱的天氣讓屋內像蒸籠一般,蚊蟲在耳邊嗡嗡作響,肆意叮咬他的肌膚,揚雄卻渾然不覺,汗水順著臉頰滑落,滴在竹簡上,他隻是簡單地用衣袖擦拭一下,便又繼續書寫。
冬日,凜冽的寒風從破舊的窗戶縫隙中灌進來,凍得他手腳紅腫,皸裂的傷口鑽心地疼,他依然緊緊握著毛筆,在竹簡上一筆一劃地書寫,沙地上的字跡雖然歪歪扭扭,卻承載著他對知識的無限渴望。
隨著年齡的增長,揚雄對文學的熱愛愈發熾熱。
蜀地的山川草木、風土人情,如同神奇的畫筆,在他心中勾勒出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成為他創作辭賦的無儘靈感源泉。
他常常漫步在田野間,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聆聽鳥兒歡快的歌聲,感受微風拂過臉頰的溫柔。
他仔細觀察農民在田間辛勤勞作的身影,以及他們臉上洋溢的質樸笑容。
回到家中,他便迫不及待地揮筆寫下一篇篇飽含深情的辭賦。
儘管這些早期作品在技巧上還略顯稚嫩,但字裡行間已流露出他獨特的才華與對生活的敏銳洞察。
青年時期的揚雄,心中懷揣著一個熾熱的夢想——走出蜀地,奔赴長安,在那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繁華都市,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抱負。
於是,他背著簡單的行囊,踏上了漫長而艱辛的旅程。
一路上,他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當他站在黃河岸邊,目睹黃河奔騰咆哮的磅礴氣勢,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震撼。
那滔滔不絕的河水,仿佛是曆史的洪流,承載著無數的故事與變遷。
他也看到了戰爭給百姓帶來的沉重災難,廢墟中殘垣斷壁訴說著曾經的痛苦與掙紮,衣衫襤褸的百姓流離失所,眼神中充滿了迷茫與無助。
這些景象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內心,也為他日後的創作積累了豐富而深刻的素材。
終於,揚雄抵達了長安。
這座聞名遐邇的都城,車水馬龍,熱鬨非凡。
巍峨的宮殿在陽光的照耀下金碧輝煌,街道兩旁店鋪林立,行人如織。
揚雄既興奮又有些忐忑,他深知要在這裡立足,必須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
幸運的是,他出眾的文學才華很快引起了一些達官顯貴的注意,得以進入宮廷,參與各種文學活動。
漢成帝時期,國家籌備舉行盛大的祭祀大典。
這對揚雄來說,是一個夢寐以求的機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為了創作出能夠完美展現這一盛典的辭賦,他日夜查閱宮廷典籍,精心構思文章結構。
白天,他穿梭於宮廷的各個角落,仔細觀察宮殿的建築風格,記錄祭祀的儀式流程和細節;夜晚,他在昏暗的燭光下,奮筆疾書,反複修改每一個字句。
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努力,他終於創作出了《甘泉賦》《河東賦》《羽獵賦》《長楊賦》四篇驚世之作。
在《甘泉賦》中,揚雄以細膩而生動的筆觸,描繪了甘泉宮的宏偉奢華:“於是大廈雲譎波詭,摧嗺而成觀,仰撟首以高視兮,目冥眴而亡見。”
宮殿的牆壁如同變幻莫測的雲朵,高聳的樓閣恰似洶湧澎湃的波濤,讓人仰望時目眩神迷,仿佛置身於仙境之中。
然而,在華麗辭藻的背後,揚雄巧妙地融入了對宮廷奢靡之風的批判。
在《羽獵賦》和《長楊賦》中,他詳細描繪了皇家狩獵的盛大場麵,獵手們英姿颯爽,獵物四處奔逃,同時也借古諷今,警示統治者要珍惜民力,不可過度沉迷於享樂,以免重蹈曆史的覆轍。
這四篇賦作一經問世,猶如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在朝堂上激起千層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