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局勢很快發生了變化。
漢明帝駕崩後,焉耆國趁機謀反,殺死都護陳睦,龜茲等國也向疏勒發動進攻。
班超孤立無援,隻能與疏勒王忠相互呼應,堅守橐城。
在這艱難的日子裡,城中糧食短缺,水源不足。
士兵們每天隻能分到極少的食物和水,許多人因饑餓和乾渴而病倒。
士氣低落,人心惶惶,不少人開始動搖,甚至有人提出投降。
但班超始終沒有放棄,他以身作則,與士兵們同甘共苦,將自己的食物和水分給大家。
他常常在軍營中巡視,鼓勵大家堅守下去。
他對士兵們說:“我們肩負著朝廷的使命,隻要我們堅守在這裡,西域就還有希望。我們身後是無數百姓的期盼,我們絕不能退縮!”
漢章帝建初元年,新繼位的漢章帝認為班超兵力不足,難以抵禦敵人,便下令讓他撤回漢朝。
班超接到命令後,心中十分矛盾。
他深知一旦自己離開,疏勒等國必將再次陷入匈奴的統治,之前多年的努力也將付諸東流,西域的百姓又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但君命難違,班超隻得收拾行裝,準備回國。
疏勒百姓得知班超要離開,紛紛前來挽留。
疏勒國大官黎弇不願看到班超離去,竟拔刀自殺,以死相諫。
於闐國王侯大臣們更是抱住班超的馬腿,號啕大哭,不讓他走。
他們哭訴道:“您走了,我們怎麼辦?匈奴一定會卷土重來,我們又要遭受苦難了。”
班超看到這一幕,心中深受感動,他決定違抗君命,留下來繼續與西域各國並肩作戰。
班超留下來後,先是平定了疏勒國內的叛亂,穩定了局勢。
隨後,他率領疏勒、康居等國的士兵,向姑墨石城發起進攻。
戰鬥異常激烈,姑墨石城的守軍憑借堅固的城牆和有利的地形,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班超指揮若定,巧妙地運用戰術,組織士兵輪番攻城。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成功攻破姑墨石城,斬殺七百餘人。
班超想要乘勝追擊,徹底平定西域,於是上書漢章帝,請求增派援兵。
建初五年,漢章帝撥發減刑罪犯及誌願兵共一千人增援班超。
有了援兵後,班超如虎添翼,先後攻破莎車國,擊潰疏勒叛將番辰。
在進攻龜茲的過程中,班超深知僅憑自己現有的兵力難以取勝,於是向漢章帝進言,建議派遣使者招撫烏孫,與烏孫聯手對抗龜茲。
漢章帝采納了他的建議,派衛侯李邑護送烏孫使者。
但李邑膽小怕事,走到半路便不敢前行,還向朝廷上書詆毀班超,說他在西域擁兵自重,意圖不軌。
班超得知後,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不計前嫌,派李邑繼續護送烏孫侍子回京。
此後,班超又多次運用智謀和勇氣,化解了西域各國的危機。
他聯合疏勒、於闐等國,擊敗了莎車王的反叛,打通了漢朝至西域的南道;又設計殺死了反複無常的疏勒王忠,徹底消除了隱患。
經過多年的努力,班超在西域的威望越來越高。
他再次對莎車國發動進攻,龜茲王派左將軍帶領溫宿、姑墨等國的軍隊前來支援。
班超佯裝不敵,故意分散兵力,製造出逃跑的假象。
龜茲等國的軍隊果然中計,紛紛追擊。班超趁機秘密召集各部軍馬,對莎車營地發動突然襲擊。
莎車國毫無防備,很快便被班超擊敗,向他投降。
龜茲等國的軍隊見勢不妙,也紛紛撤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一戰,讓班超聲名遠揚,威震整個西域。
漢和帝章和二年,月氏的副王謝率領七萬大軍進攻班超。
麵對來勢洶洶的敵人,班超冷靜分析,認為月氏軍隊遠道而來,糧草供應困難,隻要堅守不出,敵人必然會因缺糧而投降。
果然,謝在久攻不下後,糧草逐漸短缺,派人前往龜茲求援。
班超早已料到這一招,提前設下埋伏,截擊了月氏的求援軍隊。
謝見求援無望,隻得向班超投降。
此後,龜茲、姑墨、溫宿三國也相繼投降。
朝廷任命班超為西域都護,駐紮在龜茲國的它乾城。
此時,西域隻剩下焉耆、危須、尉犁三國尚未歸降。
班超決定乘勝追擊,率領龜茲、鄯善等八國軍隊討伐焉耆。
在軍隊到達尉犁邊界時,班超派人勸說焉耆三國投降,但王廣拒不投降,還拆毀了進國的必經葦橋。
班超毫不氣餒,帶領軍隊從水中步行進入焉耆國。
到達焉耆都城附近後,班超假借宴會之名,將焉耆王廣與泛抓了起來,並在陳睦舊城砍掉了他們的腦袋送往京城。
至此,西域五十餘國全部歸降漢朝,絲綢之路再次暢通無阻。
永元十四年,已經七十一歲的班超因年邁體衰,思念故土,上書漢和帝,請求回國。
他在信中寫道:“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漢和帝念其功績,批準了他的請求。
班超帶著對西域的不舍和對故鄉的思念,踏上了歸程。
經過漫長的跋涉,班超終於回到了洛陽。
洛陽城依舊繁華,車水馬龍,熱鬨非凡。
但他卻已不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
長期的征戰讓他身心俱疲,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頭發也變得花白。
回到洛陽僅一個月,班超便因病去世。
這位在西域奮鬥了三十一年的英雄,帶著他的榮耀和遺憾,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但他的事跡,卻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激勵著後人不斷前行,為國家的繁榮和民族的尊嚴而奮鬥。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