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持函猶豫,深知與李典不和,恐難協同。
李典察其神色,慨然曰:"典嘗聞‘國難當頭,匹夫有責’,昔藺相如屈身於廉頗,隻為趙國安危。今賊寇入境,正我等效死之時,豈可為私怨誤國家大事!"
遂主動向張遼請戰:"願聽將軍調度,雖死無恨!"
張遼動容,執其手曰:"曼成高義,遼不如也!"
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孫權軍抵合肥城下。
張遼、李典趁其立足未穩,率八百死士夜襲。
李典親率二百銳卒為前鋒,手持改良版"神臂弓",於距吳軍大營百步外齊射,瞬間撕開缺口。
史載李典"箭無虛發,所中皆披甲要害",連殺吳軍都尉三人。
張遼率軍緊隨其後,直撲孫權麾蓋,李典則分兵攻擊吳軍兩翼,令其首尾不能相顧。
混戰中,李典見孫權躲入高坡,急呼:"賊帥在此!"
士卒奮勇向前,幾乎生擒孫權。
此役從淩晨戰至正午,吳軍"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
孫權被迫退至濡須口,長歎:"張遼、李典,真天人也!"
合肥之戰後,張遼親至李典營中致謝,置酒言歡。
樂進亦慚其往日倨傲,遣使送鎧甲馬匹。
李典皆笑而受之,曰:"吾三人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今日破賊,皆明公威德,豈謀一人之功?"
曹操聞之,欣然作《三將令》,讚其"義忘私隙,古之罕有",並擢升李典為破虜將軍,假節鉞。
李典治兵,迥異於曹魏其他將領。
他在軍中設立"崇文堂",每月朔望邀儒者講學,親率將校聽講。
據《魏略》記載,其部"行伍之間,常聞誦讀之聲",士卒皆能背誦《孝經》《軍讖》。
遇有傷亡士卒,李典必親至靈前祭奠,手書祭文,以儒家禮製厚葬。
建安十三年208年),荊州之戰後,李典收容流民萬餘人,於汝南設立"屯田學舍",使耕戰之士亦能讀書識字,時人稱其部為"儒軍"。
建安十年205年),李典做出驚人之舉——請求將家族部曲及治下百姓一萬三千餘人遷徙至鄴城。
此舉看似"自斷根基",實則蘊含深遠考量。
時曹操正著力削弱地方豪強,李典此舉既表忠誠,又避免家族卷入兗州士族與曹氏的潛在衝突。
曹操大喜,親至鄴城東門迎接李氏族人,執李典手曰:"卿此舉,勝十萬雄兵遠矣!"遷徙過程中,有族老埋怨"背井離鄉",
李典耐心解釋:"方今天下未定,我等若擁兵據郡,難免遭猜忌。今舉族歸附,上可報明公之恩,下可保宗族之安,何樂而不為?"
其深明大義如此。
李典雖為武人,卻與孔融、王粲等名士往來密切。
孔融曾作《李曼成讚》,稱其"武能安邦,文能經世,吾未見其比也"。
王粲在《英雄記》中記載,李典駐軍許昌時,常於府邸舉辦詩會,"酒酣耳熱之際,輒援琴鼓《廣陵散》,音節清越,聞者忘俗"。這種跨界交往,在重武輕文的曹魏陣營中獨樹一幟。
建安二十年215年)冬,合肥之戰硝煙未散,李典突染重疾。
據《華佗彆傳》記載,其症狀為"胸膈痞悶,咳血不止",疑似肺疾。
曹操聞訊,急遣華佗弟子樊阿前往診治,然回天乏術。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春,李典病逝於合肥軍中,時年三十六歲。
臨終前,他手書遺表:"典本微末,蒙明公厚恩,得列將位。
今壯誌未酬,深以為恨。願吾子禎以忠孝為本,勿慕榮利,勿競權勢,唯效犬馬之勞於國家。"
曹操聞訃,"流涕三日",追贈李典為"都亭侯",諡號"湣",取"慈仁短折"之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其子李禎年僅十歲,襲爵為離狐太守,曹操特命屯田都尉輔佐其治郡。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追念李典功績,增邑至千二百戶,並下《褒李典詔》:"故破虜將軍李典,蹈德衝素,有長者之風。合肥之役,舍私為公,其功至偉。可配享太祖廟庭,以彰忠烈。"
此為曹魏武將極高榮譽,時人比之西漢周亞夫。
李典死後歸葬故鄉山陽,但其墓葬具體位置至今成謎。
據《巨野縣誌》記載,明嘉靖年間曾於城北發現"李典墓",出土劍、印及《孫子兵法》抄本,然墓主服飾"有儒雅之風,非武將形製",故真偽存疑。
清代考據學家錢大昕認為,李典"生前謙退,死後或不欲張揚",故其墓"必藏於幽隱之處,不為人知"。
這一說法為李典的傳奇人生更添神秘色彩。
陳壽在《三國誌》中,將李典與程昱、郭嘉同列一傳,而非歸入"五子良將",此中深意值得玩味。
裴鬆之注引《魏書》稱:"典少好學,博觀群書,特善《左氏春秋》《司馬法》,行師用眾,皆合古義。"
這種"以儒統兵"的特質,使其區彆於許褚、典韋等純粹武將,亦不同於張遼、徐晃等"勇而少文"的將領。
在《三國演義》中,李典的戲份被大幅壓縮,僅作為夏侯惇、張遼的副將偶露崢嶸,博望坡之戰中"諫言受阻"的情節雖被保留,卻弱化了其後續救援的關鍵作用。
這種藝術加工,實則是羅貫中為凸顯諸葛亮"初出茅廬第一功"的敘事需要,卻也導致後世對這位儒將的認知偏差。
真實曆史中,李典的戰略眼光遠超普通武將。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前,他曾向曹操建議:"荊州新附,民心未穩,孫權、劉備必相勾結。今宜先固襄樊,穩紮穩打,勿輕涉江湖險地。"
可惜曹操急於統一天下,未納其言,終致赤壁之敗。
此諫若被采納,三國格局或將改寫。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