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鄧艾出生於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的一個貧苦農家。
彼時天下大亂,災荒頻仍,幼年喪父的鄧艾,在戰亂與饑寒交迫中艱難求生。
他的童年充斥著饑餓與勞作,每天清晨天還未亮,便要牽著家中那頭羸弱的老牛,走向村外的荒野放牛。
在其他孩子追逐嬉戲時,鄧艾卻常常坐在高高的土坡上,望著遠處蜿蜒的河流與起伏的山巒出神。
他雖身處困頓,心中卻始終懷揣著遠大誌向,在放牛的間隙,他常常通過觀察山川地形,模擬排兵布陣,對兵法與地理的濃厚興趣在幼小的心中悄然生根發芽。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推行大規模屯田政策,這成為鄧艾命運的第一個轉折點。
當時,曹操為解決軍糧供應問題,在各地廣設屯田區,招募流民墾荒。
鄧艾因識文斷字,在眾多農戶中脫穎而出,被推薦為典農都尉相當於縣)學士,由此開始了他與屯田的不解之緣。
然而,這份看似改變命運的工作,最初卻並未給鄧艾帶來多少實際的好處。
他被分配到偏遠的屯田區,擔任低級的稻田守叢草吏,每日的工作不過是看守稻田,驅趕偷食稻穀的鳥獸。
但鄧艾並未因低微的職位而氣餒,反而將其視為學習與積累經驗的機會。
在擔任稻田守叢草吏的日子裡,鄧艾展現出遠超常人的專注與鑽研精神。
他仔細觀察屯田區的土壤質地、水源分布,研究不同作物的生長習性,還經常與老農們交流種植經驗。
經過長期的觀察與思考,他發現屯田區存在水利設施不完善、土地利用率低等問題。
於是,他利用業餘時間,查閱大量典籍,結合實際情況,多次向上級提出改進屯田的建議。
這些建議不僅涉及水利工程的修建,如開鑿水渠、疏通河道,以解決灌溉問題;還包括土地開墾的規劃,如合理劃分耕地,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率;以及糧草運輸的優化,如設計更便捷的運輸路線,減少運輸損耗等多個方麵。
鄧艾的這些建議雖然在當時並未立即引起重視,但他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獨特的見解,逐漸在屯田區小有名氣。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借出色的表現,他被提拔為典農功曹,負責協助管理屯田事務。
這一晉升讓鄧艾有了更廣闊的施展空間,他全身心投入到屯田工作中,親自指揮水利工程的建設,帶領屯田民開墾荒地。
在他的努力下,屯田區的糧食產量大幅提高,不僅滿足了當地駐軍的需求,還為曹魏政權輸送了大量糧草,鄧艾也因此在屯田係統中嶄露頭角。
正始240—249)初,鄧艾迎來了人生中又一個重要機遇。
他被推薦到洛陽呈報事務,得以麵見時任太尉的司馬懿。
這次會麵,徹底改變了鄧艾的命運。
在與司馬懿的交談中,鄧艾沉著冷靜,憑借對屯田事務的深刻見解、對軍事形勢的獨到分析,以及對曹魏政權戰略布局的清晰認知,令司馬懿大為賞識。
司馬懿是曹魏政權的核心人物,曆經數朝,閱人無數,卻被鄧艾的才華所折服。
他深知鄧艾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遂將其征召為太尉府掾屬,後又升任尚書郎,鄧艾由此進入曹魏政權的核心圈層,開始參與更為重要的軍政事務。
在擔任尚書郎期間,鄧艾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提出了許多具有前瞻性的戰略規劃。
當時,曹魏與蜀漢對峙於西線,戰事頻繁。
鄧艾敏銳地意識到,隴右地區今甘肅隴山、六盤山以西地區)不僅戰略位置重要,其農業發展潛力更是不容忽視。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他主動請求前往隴右實地考察。
在考察過程中,鄧艾不辭辛勞,翻山越嶺,走遍了隴右的每一個角落。
他詳細記錄當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條件、水源分布,與當地百姓和官員深入交流,了解農業生產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經過數月的實地考察,鄧艾繪製出詳細的地形、水利圖,並製定出一套完整的屯田方案。
他向朝廷建議,在隴右大規模推行屯田,興修水利,同時加強軍事防禦設施的建設。
他指出,通過屯田,可以解決軍隊的糧草供應問題,減少從內地運輸糧草的成本和風險;興修水利則能改善灌溉條件,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率;加強軍事防禦設施建設,可有效抵禦蜀漢的進攻,保障屯田區的安全。
朝廷經過慎重考慮,采納了鄧艾的建議,並任命他負責具體實施。
鄧艾接到任務後,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他親自指揮修建了一係列水利工程,如廣漕渠等。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困難,資金短缺、技術難題、人力不足等問題接踵而至。
但鄧艾憑借出色的組織能力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一一克服了這些困難。
他多方籌集資金,聘請專業的水利技術人員,合理調配勞動力,經過數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水利工程的建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使隴右地區的大片荒地得到開墾,農業生產得到極大發展,糧草儲備充足,為曹魏在西線的軍事防禦和作戰提供了堅實的後勤保障,也為後來對抗蜀漢的多次戰役奠定了物質基礎。
嘉平元年249年),蜀漢大將軍薑維趁曹魏政權內部權力更迭、政局動蕩之機,出兵進攻雍州今陝西關中及甘肅東部)。
鄧艾隨征西將軍郭淮前往抵禦。
這是鄧艾首次在大規模軍事行動中嶄露頭角。
麵對來勢洶洶的蜀軍,鄧艾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他通過對情報的分析和對戰場形勢的判斷,準確把握薑維的進攻意圖。
他認為,薑維此次出兵,意在奪取雍州的戰略要地,切斷曹魏與隴右地區的聯係。
於是,他建議郭淮分兵駐守重要據點,形成相互呼應的防禦態勢,自己則率一部兵力在洮城今甘肅臨潭西南)設伏。
當時,許多將領對鄧艾的判斷持懷疑態度,認為薑維不會舍近求遠,進攻洮城。
但鄧艾堅持己見,他向眾將解釋道:“洮城是隴右的戰略要地,一旦被蜀軍占領,隴右將危在旦夕。薑維此人足智多謀,必定會抓住這個機會。”
事實證明,鄧艾的判斷完全正確。
當薑維果然率軍奔襲洮城時,鄧艾早已嚴陣以待。
他指揮軍隊利用有利地形,對蜀軍發起突然襲擊。
蜀軍毫無防備,頓時陷入混亂。
鄧艾乘勝追擊,大敗蜀軍,成功擊退了薑維的進攻,因功被賜爵關內侯,加討寇將軍,後又升任城陽太守。
此後,鄧艾多次與薑維交戰,在段穀今甘肅天水西南)、侯和今甘肅臨洮東南)等戰役中,屢屢挫敗薑維的攻勢。
在與薑維的交鋒中,鄧艾逐漸摸清了蜀軍的作戰特點。
他深知薑維軍隊善於山地作戰、機動靈活,且蜀軍士兵多為蜀地子弟,熟悉地形,作戰勇猛。
針對這些特點,鄧艾采取了一係列針對性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