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順勢轟出一掌寒冰綿掌,以柔勁卸力,隨即身子輕輕一閃,避過渡劫渡難射出的另外兩條鐵索。
一閃一避,已十足高深,緊接著的一個翻身,才是真正的驚世駭俗。
李瑾瑜旱地拔蔥,淩空飛起,雙臂張開,恍若大鵬,飄然若仙。
看似身形瀟灑飄逸,但無論飛掠何等距離,終歸還是要落下,人在半空難以操控身子,免不得被鐵索圍殺。
三渡冷哼一聲,三條鐵索同時攻向李瑾瑜,可就在這一瞬之間,鐵飛花拔劍出鞘,霎時間劍如血河。
逆鱗寶劍輕輕一挑,三條激射而出的鐵索,竟然糾纏在了一起。
以三渡的武功、默契,隻需輕輕一震便能解開糾纏,可與此同時,李瑾瑜剛好落下,足尖向下猛地一點。
鐵索猛地下墜,三根鐵索全部都繃得筆直,恍若三條鐵索長橋。
李瑾瑜腳踩鐵索長橋,借力飛掠向渡難和尚,左手淩空一掌,赫然是一招亢龍有悔,右手商羽亦幻化萬千。
借助鐵飛花一劍之力,李瑾瑜已然貼近渡劫和尚,掌力筆直轟下。
渡劫功力雖然高深,但在此坐了三十年枯禪,年輕時那些戰鬥經驗,早就忘的七七八八,不擅隨機應變。
李瑾瑜身經百戰,大鬥小鬥,打了數百上千場,經驗何等豐富。
再加上看破三才的天子望氣術,貼身近戰,渡劫絕無半分活命機會。
眼見掌力轟然落下,渡劫左手同樣轟出一道掌力,掌力凝重如山,乃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須彌山掌”。
少林諸多掌法絕學,有三門威力最為強大,分彆是般若掌、大金剛掌、須彌山掌,並稱少林三大神掌。
般若掌最深,大金剛掌最猛,須彌山掌則是最為雄渾厚重的掌法。
這門掌法極難練成,縱然練成,每次出掌,也須坐馬運氣,凝神良久,始能將內勁聚於丹田,發出重擊。
不過掌力發出後,便好似藏於須彌之中,即便相聚數丈之遠,掌力也不受半分影響,仍舊威力強勁。
“轟!”
掌力對衝,李瑾瑜隻覺有一座山碾壓而來,立刻運轉鬥轉星移,足尖在鐵索上下連點,卸力於鐵索之上。
渡劫則是感覺到了大海汪洋,掌力恍若驚濤海浪般一重接一重,須彌山掌擋住一重兩重,擋不住十重八重。
心念一動,運轉少林玄功,把掌力儘數轉移向座下蒲團,蒲團瞬間被轟成齏粉,鬆樹之上也多出數條裂縫。
“嗖!嗖!”
兩條鐵索靈蛇般席卷而至,卻是渡厄渡難察覺到渡劫的危機,及時以鐵索出招,擺陣圍攻李瑾瑜。
李瑾瑜手中商羽幻化萬千,擊打在鐵索之上,發出鐘鼓之聲,好似沙場點兵,煞氣混合血氣衝天而起。
江湖人均知李瑾瑜是個煞星,沒想到李瑾瑜身上煞氣之重,比之混跡江湖四五十年的老江湖猶有過之。
哪怕是一些綠林豪傑,當了十餘年的山大王,也沒有這般凶煞之氣。
更讓人震驚的是,一向都謙和有禮的鐵飛花,殺氣竟不弱於李瑾瑜。
論及殺戮,自然是李瑾瑜更多,不過鐵飛花有血河神劍相助,劍氣恍若滔天血海,威勢反而更勝一籌。
李瑾瑜鐵飛花氣機交融,配合無比默契,隨手揮灑,好似金戈鐵馬、落日大旗、流血漂櫓的邊塞戰場。
既像是百死餘生的猛將,又像是以血練功的魔頭,凶神惡煞,似白虎殺神轉世,又像太白金星降世臨凡。
凶!
煞!
血!
絕!
無論從哪方麵看,兩人都絕非什麼正道豪俠,更彆說六扇門神捕。
遠遠看去,便是三個佛光璀璨的少林高僧,圍攻一對青年魔頭,要以無量佛法降妖伏魔,維護世間公道。
可世間公道,不在於佛法,不在於武功,而在於天地間的浩然正氣。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滔天血海之中,竟然閃爍起了至精至純的正氣,就好似神話傳說中,盛開在血池地獄中的淨世白蓮。
鐵飛花麵色嚴肅,手中寶劍閃爍出耀眼光芒,顯然另有所悟。
當日對戰左武王淩落石,鐵飛花便已經有所頓悟,此刻再行頓悟,不僅僅是修為的提升,還有兵刃的重鑄。
這把崩碎的逆鱗寶劍,穿越九百年的時光,終於在崩碎的時刻,尋到了最為契合、能人劍合一的主人。
鐵飛花多年真氣溫養,再加上朱停融入其中的七彩水晶母,以及來自於李瑾瑜的恢弘氣機、氤氳紫氣……
寶劍不住地顫抖,好似有一個靈魂要蘇醒過來,周圍的一切,忽然變得無比的壓抑,時間似乎變得緩慢。
時間當然不會變慢,但如果是極快或極慢的招式,亦或強力威壓,則是會在心靈的感覺中,感覺到時間變慢。
比如先秦時期,道門天宗的“天地失色”,縱橫家的“合縱連橫”。
又比如“天衣居士”許笑一,傾儘心力研究出的“當局者迷大陣”。
還比如——逆鱗!
彙聚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畢生心血而培養出的——聚散流沙,心之逆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