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葉邊境,雨之國戰線,多年以來雙方的對抗並沒有停止,時不時會發生小規模的摩擦,在死亡的邊緣進行危險的反複試探。
其中,最為常見的行動是潛入與情報偵查。
聯軍方麵,一直在模仿與學習木葉的改革步調,稍作修改以後進行使用。
這種模仿是方方麵麵的,忍術,科技,民生,文化乃至忍軍的編製等。
兩方顯著不同的是,聯軍的重點是在機械工業上進行大規模的發展,而木葉則專注在生物基因改造技術上。
南北之間的對抗,實質已經演變成機械忍術與生物忍術的對抗。
深夜,月亮高懸,赤紅的蜻蜓飛舞而過,在林間樹冠上懸停,蟲眼鎖定下方遠處的目標,照例的邊境巡邏中,發現敵人。
夜視熱成像畫麵傳輸回後方。
駐紮營地中,偵察隊的忍者戴著特製的頭盔,坐在辦公桌前,記錄的同時,第一時間通知隊長。
“敵人發現,小隊潛入者,十二匹。”
偵查隊的人員都戴著同款頭盔,除了可以在腦內投影出偵查畫麵之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心靈信號的放大與傳輸。
山中家的秘術,心傳身之術。
作用為傳達情報,也能在指定範圍內讓所有人聽見。
與電波傳信相比,一是隱蔽快捷,二是不易被乾擾中斷,三是造價便宜。
在特製頭盔的幫助下,山中家的秘術變得容易修行易掌握,與偵查蟲群對接後,以此遙控蟲群進行偵查與巡邏活動。
通過心理通訊頻道,情報快速上傳至營地負責人處。
隨即營地騷亂起來,探照燈打開掃動,集合的緊急哨音中,邊防的戰術特彆行動隊快速開撥。
數名忍者同步結印,通靈之術釋放,攪動的氣流中,龐大的生物出現。
武裝運載大黃蜂。
一共三隻。
長度十四點九七米,高度三點八一米,翼展二十二點七六米。
空重二點三噸,最大起飛重量二十三噸。
采用高頻振動肌肉發動組,無燃油消耗,一共八台,四台直接肌肉組,四台間接控製肌肉組。
最大飛行速度為一千三百公裡每小時,實用升限五千一百米。
乘員為一名飛行操作員,一名戰鬥員。
“快!快!快!”
飛行操作員快速登上大黃蜂,鑽入胸腹下的駕駛腔,隨著操作神經係統的連接完成,接管飛行權限,由自動飛行轉為手動飛行。
而戰鬥員則進入蜂後肥碩修長尾部的火控操作腔。
著陸燈開啟,強光照亮附近,三隻大黃蜂先後開始振動兩對翅膀,營地的空地上,風起沙飛,密集的震耳欲聾的嗡嗡振翅聲響徹。
戰術行動小隊開始登機,接連鑽入大黃蜂懸浮的足部。
大黃蜂有三對粗壯的步足,前對為戰鬥足,搭載的為兩挺速射機炮,采用的為生殖噴射動力係統,又叫交配足,後兩對則為攜粉足,是蜜蜂本來就具備攜帶花粉的步足,改造後有著足以容納一人的空間。
透氣舒適又保暖。
也是專門設計的人員保護腔,避免因墜毀導致戰鬥減員。
每一隻大黃蜂可以運載四名戰鬥人員。
打開的攜帶足隨著戰鬥人員登入就緒後閉合。
在地麵指示下,大黃蜂上的信號指示燈閃爍著提示準備就緒,隨即垂直起升,著陸燈關閉,開啟肉眼不可見的偏光航行燈,用以標識己方單位,避免空中相撞事故,步足收回貼腹。
隨著腹部的氣動推進組開啟,三隻大黃蜂轟鳴著破空而出,激蕩的音障環在身周閃現,急襲如閃電的衝向指定地點。
但在支援抵達前,戰鬥已經開始了。
距離聯軍潛入小隊三公裡外,有著一處隱蔽的哨點。
半山腰的的密林中,一個班四人準備就緒。
“距離三千六百米”
黑夜中,一雙白眼閃閃發亮,半蹲在樹乾中,居高臨下舉槍望著林中潛入的十二人小隊。
“風速二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