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線上,機器轟鳴聲日夜不停。
眼鏡張帶著技術骨乾們紮根車間,對每一道工序都嚴格把關,新入職的學徒們虛心向老師傅請教,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
為了提高產能,對生產流程進行優化,原本一天能組裝出2000塊星辰表,如今可以組裝出3000塊。
但即便如此,麵對源源不斷的訂單,產能依舊有些捉襟見肘。
而在市場推廣方麵,何躍東授信於沈昭南,永輝廠與各大媒體展開深度合作,不僅在報紙、雜誌上刊登廣告,還在廣播電台投放專題報道。
不得不說。
沈昭南絕對是永輝廠的一塊金字招牌。
就她這形象,各大媒體爭相采訪。
彆的不說,光是她的照片往報紙上一放,不看標題的話,還以為是哪個電影明星上了報紙。
而萬茜也通過何躍東的個人關係,獲得了何躍東的唯一的一篇個人專訪。
這篇專訪的含金量,隻有全程的媒體記者才懂,因為他們都已經上門拜訪很多次了,可就是沒要到何躍東的采訪,究其原因,何躍東覺得目前曝光的這些渠道已經足夠了,他也該是時候沉下心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了。
輿論營銷,對企業來說是雙刃劍。
用得好了,可以開天辟地。
但用得不好,或可能出現物極必反的現象。
萬茜撰寫的關於永輝廠的專訪文章,一經發表便引起強烈反響,進一步提升了永輝廠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何躍東在專訪中提到,“非常感謝軍方對永輝廠的信任。這對我們來說,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將全力以赴,嚴格把控每一個生產環節,確保交付的每一塊星辰表都是精品,為國防事業貢獻我們的力量!”
而萬茜也很興奮的將何躍東每一句話,每一個字,甚至是每一個真摯的表情都記錄下來。
她有預感,這篇專訪,絕對是個大新聞!
作為記者來說。
她太明白這種唯一專訪的價值了。
就算是深城日報的主編都拿不下來的專訪。
結果被她拿下來了。
讓她在深城日報那可是大功臣!
尤其是通過幾篇關於永輝廠的文章。
深城日報和老對手特區晨報,引發了不同的效果。
她本著相信何躍東的態度,客觀的寫出永輝廠的內容,贏得了廣大讀者對深城日報的信任。
而反觀特區晨報。
被王浩存那個收錢的記者寫了幾篇給永輝廠潑臟水的,目前他們的公信力已經大打折扣。
深城日報已經有成為本土第一報紙的趨勢!
主編說,她功不可沒。
會酌情給她申請提前轉正。
這可是好事兒!
對她的家族來說,這也是很大的好事了。
萬茜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
“何總,請問永輝廠是如何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的?”
“星辰表有什麼獨特之處,能贏得軍方的青睞?”
何躍東一一耐心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