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距杭州六百餘裡地,王棣一行於四月初十啟程,坐船至鎮江轉運河水道,一路經過常州、蘇州、嘉興、安吉等地,走走歇歇,於五月初一到了杭州城。
江南多雨,清明過後雖然晴了二日,但隨即便淅淅瀝瀝地飄起了雨,連續十餘日不肯停歇。到了蘇州,雨勢更是急促了起來。
下雨天留客,眾人乾脆在蘇州下船暫停避雨。
王棣在前世是到過蘇州的,與愛人享受了浪漫溫馨之旅。
蘇州是多雨的,那種雨特彆纏綿,輕柔,纖細,洋洋灑灑,在多雨的蘇州你根本就無需一把傘,就這樣一邊走,一邊淋著,身臨其境之時,就會真正的體會到,江南煙雨這四個字的由來。蘇州的雨,就是這樣溫柔與纏綿,似雨又似煙。
雨中,白牆黑瓦的建築,就是畫上的模樣,在你眼前鋪開。當你期許已久的美景就在眼前,卻並不感到狂熱的驚喜,因為這一切來臨的太安靜了,這般景色,就這樣緩緩的沁入你的心裡,到心底最深處。對,蘇州是一個遠離了狂熱的地方。
小巷,往往伴隨著一條綠油油的小河,河中有魚,河邊有人家。小河的兩岸,一邊是老房子的後牆,上麵有雕花鏤空的窗欞,一邊是青石板的小路,和延伸到小河裡的台階。如果是雨天,走在小巷裡,就更完美了。江南,雨巷,戴望舒的詩,在這裡展現,你一邊走,一邊念著,“我走在一條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渴望逢著一個結著愁怨的丁香一樣的姑娘”。此時,你與無數詩人一般,滿心情懷,滿心感慨。什麼世事紛繁,全被小巷摒棄在外,這裡隻有你,隻有這江南的流水,隻有這青石板子路,隻有藏在這其中的千百年來流淌過的故事,等著你去感受。此時,你就變成了一個純粹的你……
據統計,蘇州一年有四個月是煙雨蒙蒙的,所以有“東方威尼斯”之稱。
而蘇州城另一個特色當是:霧。
雨絲霏霏,如煙似霧。那飄飄灑灑的雨濺起絲絲水霧,時間稍長便將河道、廊橋、小巷、烏篷船籠罩遮掩。漫天的霧嫋繞不散,自成一景。
回到千年前的這座城,雨、霧似曾相識,但諸多景點卻是不曾有的,如獅子林、拙政園及各個古鎮。
鎮隻是村莊,典型的江南小鎮,無工業化汙染的自然氣息令人心曠神怡。
隻是,雨落不停,人便沒了欣賞景致的心情。
在蘇州歇了三天,眼見著雨勢時急時緩,毫無停歇的跡象,乾脆拜彆了章知州,重啟行程。
蘇州知州章惇二月剛調任至此,與王家頗有淵源,知曉王棣到來,自是要儘地主之誼。
章惇出生於浦城的官宦世家,父親章俞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其年幼時彆人驚異他的性情品格,認為他將來一定地位優越。年輕時喜歡修養,服氣辟穀,飄然有仙風道骨。性格豪爽、直率,相貌俊美,才智出眾,學問廣博精深,善於寫文章,才識超人。與章楶因為名望明顯,被介紹在貴族之間,讚揚於一時。
嘉佑二年,章惇進京參加科舉考試,進士及第,其侄章衡考中狀元,章惇恥於章衡之下,放棄進士,公開違抗皇命拒不受敕,扔掉敕誥回家。嘉佑四年其再次參加科舉考試,名列進士第五名,由此踏入仕途。
熙寧二年,李承之向王安石推薦章惇,王安石大喜,恨得之晚。王安石開始變法後令章惇入集賢院,任命章惇為編修三司條例官,加集賢校理、中書檢正。參與製定新法,監修國史,編撰實錄。
其後,章惇追隨王安石成了最堅定的新政擁護者。但也正因如此,他於宦海幾度沉浮,元佑更化期間屢遭打壓、數度被貶,今歲調知蘇州重鎮,方有重新啟複之跡象。
江南之地富庶,江寧、揚州、蘇州、杭州等地尤為重要,為避免執政者成為“土皇帝”,這些地方的主官曆來調派頻繁,任期短則數月,長則一年,鮮有主政逾年者,章惇這個蘇州知州的官職想必也是做不長的。注1)
王棣對宋史尤其是北宋後期之事頗多了解,知曉章惇日後會位極人臣,再加上其與王安石既為僚屬又為戰友之故,對其倒是表現出了相當足夠的尊重。
至於其為人,是有相當大的汙點的——元豐三年,任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章惇的父親章俞侵占百姓沈立的田地,沈立攔路向章惇告狀,章惇把他抓到開封。因為犯了這兩個罪,章惇被罷免。
而仕途多舛,那也怨不得彆人。畢竟,他因王安石而起,受到當時權傾天下的大丞相厚愛而參與變法並主持新政的施行,正所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新法皆廢,他自也風光不再。
元豐八年春,神宗趙頊病死,其子趙煦即位,改號元佑,年僅十歲,其母宣仁太後以太皇太後的身份執政。
司馬光以門下侍郎入朝,呂公著也以尚書左丞被召。這時,宰相是蔡確與韓縝,章惇知樞密院事,他們都是變法派。司馬光執政以後的第一道劄子就是《請更張新法》,他把新法比成毒藥,認為必須全部廢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