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鄆城的名稱和歸屬變化較大,考證其原因,一是鄆城地處平原,又是中原地區,朝代變化,兵連禍結,往往首當其衝。二是地理環境所致,鄆城北臨黃河,曆史上黃河多次決口,水災頻繁,縣城地址常常變換。唐貞觀八年,鄆州治地下濕,徙治須昌縣。
許是縣城數度異址,這座在後世赫赫有名的縣城並不大,城牆、街道也甚為簡陋。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城內各式店鋪一應俱有,勾欄瓦舍也有幾處,就是瞧著不甚熱鬨,門可羅雀。
一路陪著進城的軍士小心翼翼的解說道:“本地獨好鬥雞,卻是此等場子最為熱鬨,尊客若得閒暇,不妨去觀摩一二。”
先前王棣等人押著李屠夫一夥賊寇在城門處引發一陣喧鬨,守城軍卒詢問後得曉王棣等人身份,又聽言拿了水泊梁山一夥賊寇,震撼之餘,乃自告奮勇領眾人前去縣衙。
鄆城鬥雞麼,王棣倒是知曉一二。鬥雞表演,是鄆城民間一種獨具特色的娛樂活動,其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八百年,春秋戰國時期《列傳》、《春秋左氏傳》中就有鬥雞的記載。
不過,他對鬥雞走犬這種遊戲興致缺缺,沒打算去湊那熱鬨。
縣城不大,進城沿著官道走了兩刻鐘便到了鄆城縣衙。這夥人或錦衣光鮮氣度不凡或衣裳不整卑陋不堪,沿途招搖過市,惹得百姓指指點點,更有不少閒漢一路跟隨,待到縣衙時,竟是圍聚了三五百人之多。
早有巡檢兵丁報與本城知縣丁大有,說了事情始末。
腆著肚子的丁知縣正與小妾在探討人生,得曉王棣身份矜貴,了不得了,王相公子孫等人擒了水泊梁山匪寇李屠夫?哪敢怠慢,忙不迭地召集了縣衙一乾官吏要員在大門外小心候著。
見到王棣一行,丁大有哈著腰迎上前去,慌亂地一揖:“下官丁大有見過諸位賢長。”
好嘛,堂堂一縣官長在僅有舉人身份的王棣等人麵前自稱“下官”,還“賢長”?這臉皮厚實度絕對可與鄆城縣城牆媲美。
不過,這也正是他混跡官場的高明之處。
有許五先這位先鋒官在前一站一站的打探消息,王棣對這丁大有算是有粗略了解。
丁家原是鄆城豪商,曆經數代行商積攢家產無數。到得丁大有父親這,也不知怎地與某二品官員搭上了關係。丁父行商多年,深諳商賈之道,縱然家財萬貫也難敵官字兩張口,想成為人上人,就得做官。也不曉得他花了怎樣的心思付出了怎樣的代價,那位二品高官居然讓丁大有蔭補出仕,一番運作後任了鄆城知縣。雖然隻是從八品官員,但也算主政一方了。
需要說明的是,本朝以恩澤而得官的不止於直係子孫,而且可以推到旁支、異姓,甚至於門客。得蔭補的機會有大禮蔭補、致仕蔭補、遺表蔭補等。所以一遇郊祀之年,就有許多人湧入官序之中。
丁大有便是借“大禮蔭補”之機博取了官身。
這數年,丁知縣絕非是兢兢業業、恪儘職守的好官,也非是橫征暴斂、貪汙受賄的貪官,蓋因其家資豐厚,名下產業良多,完全用不著貪吞拿。說到底,其乃是一個庸碌無為的庸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除了巴結上官,便是謹守中庸之道,等閒不招惹得罪人。如此這般,倒是讓他坐穩了位子。
丁知縣心知自己的官位來之不易,也來之不正,在王棣這等高官子弟麵前很乾脆的伏低做小,上趕著巴結奉承。
一番不著邊際的客套話後,丁大有這才升衙,一番簡單的審訊過後,驗明了李屠夫一眾水匪正身,拿起書吏寫的錄狀看了看,讚道:“宋押司的書法可是愈發精進了。”
丁知縣雖非正經科舉出身,平日裡倒是沒少做吟詩作對、琴棋書畫這種事,亦非全然附庸風雅,至少能寫得一手好字。
嗯,本朝風行書法之道,朝堂之上頗多書法名家,上行下效,寫不出一筆漂亮的字,是不會有太遠大前程滴。
丁知縣將供狀遞給王旁:“請賢長過目指正。”
王旁擺擺手:“不敢當。”哪裡肯做越俎代庖的事。
丁知縣見王家人俱不肯閱覽供狀,也不以為意,坐了回去,一拍驚堂木:“朱仝、雷橫何在?”
堂下二名公人出班應到。
丁知縣頗有官威,沉聲發號施令:“將匪首李二並其獠屬十八人解至大牢小心關押,不得有誤。”
那朱、雷二人一個身長八尺餘,有一虎須髯,長尺餘,麵如重棗,目若朗星;一個身長七尺五寸許,紫棠色麵皮,有一部扇圈胡須。
二人相貌雄偉,甚具特色,領了知縣之命後便率公差押著李屠夫一乾水寇去往大牢。
丁大有見圍觀民眾大聲喝彩叫好,坐的愈發端正,聲音洪亮,中氣十足,言稱待逐級上報直至刑部,該斬首的斬首,該刺配的刺配,絕不教任何一個荼毒戕害百姓民眾的匪徒逃脫懲罰;又言我煌煌大宋河清海晏,但若有人敢以身試法,必是法網難逃,定要讓百姓安居樂業乃至道不拾遺夜不閉戶雲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此這般一番趁勢演說,恰是收獲民心的大好時機。
丁知縣這一通操作讓王旁等人感觸良多,原來,還能如此為官的,長見識了。當然,這非是說王旁等也會走此等為官之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罷了。
表情最古怪的王棣想的卻是另一件事,目光數度瞥向朱、雷二人,最終還是忍不住說道:“小子見適才朱、雷二位公差大哥言行舉止非常人也,可見丁知縣麾下頗多良吏乾員呐。”
丁大有頗是自得的笑笑,他最善察顏觀色,哪裡不曉得王棣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當即好生解說一番:“那二位乃是本縣的都頭,專管擒拿賊盜。馬兵都頭姓朱,名仝;因其似關雲長模樣,滿縣人都稱他做‘美髯公’。其原是本處富戶,隻因他仗義疏財,結識江湖上好漢,學得一身好武藝。那步兵都頭姓雷,名橫,因他膂力過人,能跳三二丈闊澗,滿縣人都稱他做‘插翅虎’,原是本縣打鐵匠人出身,後來開張碓房,殺牛放賭,也學得一身好武藝。二位都頭可謂是本縣的震山之石,既護得百姓周全,更是下官的好幫手。”彼時,宋軍製以五百人為一營,每營設指揮使一員,其下為五都,每都馬軍設軍使一員,副兵馬使一員,步軍設都頭一員,副都頭一員。五百人為指揮,置指揮使。百人為都,置正副都頭二人、節級四人。也就是說,在步兵每都裡設都頭一員,副都頭一員,每個都頭手裡掌握著一百人的宋軍。但在縣一級,負責抓捕罪犯的稱“衙役”。衙役人數不多,大概有十幾人,分兩個班,每個班的班長稱“班頭”。在縣裡,都頭是縣役的通稱,即凡是縣裡的衙役,都可以稱為都頭。這是借用禁軍中的“都頭”一詞,以對縣役們表示尊重。但說到底,“都頭”是知縣可隨意任命的屬吏,沒有等級。
丁大有又指了指宋姓書吏,道:“此乃本縣押司,名宋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為本縣宋家村人士。宋押司刀筆精通、吏道純熟,兼之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正是文武兼得,下官多有倚重。”
他先前注意到王棣細看了宋江數眼,正好一並介紹。
那宋江麵黑身矮,五官樣貌倒是齊整,眼如丹鳳,眉似臥蠶,唇方口正,額闊頂平,皮肉天倉飽滿。這種麵相便是俗稱的“富貴命”了。
這位宋押司甚是知趣,曉得王棣等人身份非比尋常,不敢怠慢,上前作揖行禮:“宋三見過諸位賢才。”
押司,縣衙裡不止一位,一般有八位,乃是負責案卷整理工作或文秘工作的小吏,地位要比縣衙裡的衙役要高,衙役負責衙門的站堂、緝捕、拘提、催差、征糧、解押等事務,押司雖然沒有品級,但也在官方人員之列。書吏在供職一定年限後,經過考核,證實在職內沒有過錯,就可以得到升級為官的提拔。
很顯然,宋押司是有政治抱負的。或者說,這人頗具野心。
倒是宋江禮數做足,且身具文人氣度,雖隻廿多歲,沉穩有度,不卑不亢,讓王旁等觀感頗佳。
誰都不知道的是,王棣心頭似有千萬匹草泥馬呼嘯而過:“臥艸,要不要搞這麼大?‘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橫,‘黑麵三郎’宋江……蝴蝶之翅要不要這麼凶殘?”
這實在不怪他,按照施大神那部名著所言,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之六、梁山座次第十二的朱仝及梁山第二十五條好漢、步軍頭領第四位的雷橫此時應都是十四、五歲;至於穩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宋江,現今大概是十七、八歲。可王棣此時所見的這三人,俱已是廿餘歲,這,算是穿越客給這個時空位麵帶來的連鎖反應麼?
他覺得有些頭痛。雖然此前在杭州,方臘等人假摩尼教之名鬨事已偏離了原本的曆史軌跡,但乍見到宋江三位,他還是大為震愕,頻頻失神。
喜歡大宋河山請大家收藏:()大宋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