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伸出五根手指。朱由檢立刻點頭:“五十萬?行,隻要能複興明朝,我同意。”朱雄英笑了笑沒說話。朱由檢皺眉:“五百萬?太多了,不過複興明朝,我也認了。”朱雄英搖搖頭,直接說:“不是五百萬,是五千萬,我要五千萬人。”
“什麼?五千萬?”朱由檢驚呆了,“這不可能!整個明朝才多少人?你是不是想把明朝搬空!”
朱由檢壓根沒想到朱雄英會提出這麼誇張的要求。要知道,他聽說整個明朝登記的人口才五千多萬,這簡直是要全搬走!
要是人都沒了,還怎麼複興明朝?
朱由檢直接拒絕了,朱雄英也沒生氣,這在他預料之中。但他提五千萬人口是有理由的。他知道明朝末年實際人口遠超已知數字,作為穿越者,他對這段曆史特彆了解。明朝有很多謎團,比如建文帝去哪兒了,明仁宗怎麼突然死了,還有《永樂大典》正本丟了之類的。
《金瓶梅》作者之謎。
天啟年間王恭廠的大爆炸事件,被稱為“世界三大自然之謎”之一。
但如果說到謎團的大小、持續時間和影響力,明朝最大的謎團其實是它到底有多少人。
根據《明實錄》的記錄,明朝剛建立時洪武十四年的總人口是5987萬。
到了晚期天啟六年,總人口變成5165萬。
也就是說,在官方的統計裡,明朝從頭到尾的人口少了800多萬。
而在《明實錄》的一些描述裡,有個特彆的地方。
明朝人口最多的時期是在成化十五年,達到了7185萬。
而最少的時候是在正德元年,隻有4680萬。
這兩個數字說明了一個驚人的事實。
短短27年裡,明朝少了2500多萬人,減少了超過三分之一!
當時朱雄英看到這個數據,簡直傻眼了。
他以為這段時間裡一定發生了像歐洲黑死病那樣可怕的瘟疫。
不然怎麼可能在27年內減少這麼多人呢?
於是他查了一下這段曆史。
結果發現,這27年裡既沒有大範圍的饑荒或疾病,
也沒有大規模的屠殺或戰爭。
這種情況下,人口應該增加才對,怎麼會反而大幅減少呢?
後來朱雄英查閱了很多資料,終於從裡麵找到了答案。
其實就兩個字:黑戶!
沒錯,明朝一直有很多人沒被登記。
這種情況從洪武時期就開始了。
這一點是朱雄英穿越回去後才知道的。
他剛即位時,戶部上報的人口數是6800多萬。
之後他大力推行改革,讓戶部在全國範圍內重新清查人口。
結果統計出來的人口是8500萬。
也就是說,洪武時期有超過1700萬人沒被算進去。
當然,這些人嚴格來說也不能算是真正的黑戶,隻是沒被朝廷列入統計名單罷了。
從洪武後期開始,戶部就沒把軍戶、僧道戶、樂戶、匠戶、灶戶這些人的數量加進去。
因為戶部統計的隻是交稅的人口,不是全國實際的總人數。
軍戶、僧道戶、樂戶、匠戶、灶戶這些人不用交稅,所以自然就不算在戶部的統計數據裡。
到了明朝中期以後,地主們把土地占得越來越多,很多農民交不起稅。明朝的稅是按人口算的,於是就出現了好多沒戶口的人。
朱雄英心裡明白得很,這五千多萬隻是表麵數字。在這些數字背後,藏著至少兩億沒戶口的人呢。
可眼前的朱由檢顯然不清楚實際人口有多少。朱雄英笑著問:“你覺得這些人太多了?”
朱由檢氣呼呼地說:“你說多?那不是要把全國的人都給你,這我能同意?”
朱雄英笑著說:“那咱們換種說法吧。你戶部登記的五千多萬我不動,但那些沒登記的,全歸我,怎麼樣?”
朱由檢愣住了,不明白為什麼朱雄英突然提這種要求。沒登記的不就是黑戶嘛?雖然他也知道現在黑戶不少,但也不會太多吧,能有一千萬就不錯了。
想到這兒,他趕緊答應:“行,就這樣,隻要你能出兵幫我,那些沒登記的黑戶都歸你。”
朱雄英笑著說:“你彆到時候後悔哦。”
“絕對不後悔!誰後悔誰就是傻子。”
看著痛快答應的朱由檢,朱雄英擔心他會反悔,忍不住笑了。不過他想,等朱由檢知道真正的黑戶人數時,臉上的表情一定會很精彩。
但這都是以後的事了。既然朱由檢願意這樣合作,朱雄英也找不到拒絕的理由。
“好,既然基礎談妥了,咱們再商量具體細節。”朱雄英接著說,“首先,你要從我這兒雇多少軍隊?”
朱由檢愣了一下,隨口說:“當然是有多少要多少。”
朱雄英打趣地看著他說:“你確定?要知道,這是雇傭關係,你得給我發軍餉和糧食。打仗還有傷亡、損失,這些都要你負責。”
“就拿我手底下最精銳的中央軍來說,每個士兵每天要吃三頓飯,至少得三斤細糧,還要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