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弱水西去靈鷲山前問仙蹤
自孔雀明王化金光而去,蔡佳軒與王嘉馨駕白蓮舟渡過弱水,見西岸有古碑斜立,苔痕斑駁處隱約可見“西牛賀洲”四字。王嘉馨輕撫碑身,忽有清風拂過,卷來片羽金鱗,化作童子形貌的光點稽首道:“菩薩座下金毛犼奉旨相告,靈鷲山大雄寶殿有三世佛講法,特引善信往觀。”
蔡佳軒以竹杖輕點水麵,漣漪中映出靈鷲山輪廓——但見主峰如鷲首昂立,兩翼舒展若鵬翼垂天,山間紫竹林婆娑作響,金鈴鐸聲隱隱可聞。二人循光而行,行至山腳,見一老僧負手而立,袈裟上繡著二十四諸天法相,腰間懸著九環錫杖,正是地藏王菩薩座下道明和尚。
“二位施主可是從東勝神洲來?”老僧轉身合十,目光如炬,“山徑有三:左通欲界,右達色界,中入無色界。施主欲破何劫?”
王嘉馨見左側山路花團錦簇,卻暗藏刀兵之影;右側山路雲蒸霞蔚,隱約有白骨堆積;中路則隻有蒼鬆翠柏,卻聞嬰孩啼哭。蔡佳軒輕撫眉心痣,竹杖虛空劃出太極圖,笑道:“劫由心生,心若不動,劫自難侵。我等但求本心,不選左右。”
道明和尚撫掌讚歎,錫杖頓地開出蓮花小徑:“施主慧根深厚,可隨貧僧走這‘不二法門’。”
二、靈鷲聖境步步生蓮謁佛陀
踏上蓮徑,每一步都有金光漫過足尖,洗去塵世鉛華。行至山腰,見兩隻靈猿捧水獻果,王嘉馨取桃而食,甘美直透心脾,卻見猿猴掌心有刀傷結痂,不禁取出九龍劍穗為其包紮。猿猴叩首離去,再抬頭時,眼前已現大雄寶殿飛簷鬥拱,簷角懸著的風鐸竟由人骨磨成,每一聲清響都似在訴說因果。
殿門忽開,先前光點所化童子已著袈裟候立,身後跟著十六金身羅漢,每尊羅漢手中法器皆滴著血水——或持染血禪杖,或托骷髏念珠。“我佛慈悲,亦懲惡業。”童子低誦佛號,“三位佛祖知施主有三劫之惑,特開方便門。”
踏入殿內,香灰氣息中混著鐵鏽味,蔡佳軒暗運玄功,見殿柱上纏繞著無數怨魂,皆雙手合十作懺悔狀。正中央三世佛蓮台之下,竟鎮壓著十八層地獄圖景,刀山火海間,有熟悉身影閃過——正是那被超度的女鬼王虎虎,此刻她手持蓮花,麵朝佛陀露出微笑。
三、古佛垂目三劫鏡中現前塵
“施主可識得此鏡?”燃燈古佛抬手間,殿中升起青銅寶鏡,鏡麵映出蔡王二人輪回殘影:輪回後一世他是函穀關守將,她是秦國公主,因戰火離散;再一世他為書生,她為狐妖,因天道阻隔不得相守;經泰山碧霞元君娘娘所言,他是老子童子,她為女媧仙童,因一念凡塵被貶下界。
“此乃‘過去現在未來三劫鏡’。”釋迦牟尼佛手指鏡中血色漣漪,“施主看這血色,便是累世劫數所化。生老病死劫如鏡中花,貪嗔癡恨劫似水中月,恩怨情仇劫若鏡裡塵。”
王嘉馨見鏡中自己每一世皆為情所困,不禁伸手觸碰鏡麵,指尖竟沾上血珠,化作蝴蝶飛去。彌勒佛見狀大笑,布袋打開漏出萬點金光,每點金光都是世人祈願:有母親求子平安,有農夫求五穀豐登,有戰士求馬革裹屍還……
“女施主手中乾坤袋,可裝世人苦;貧僧這布袋,卻裝天下願。”彌勒佛捏起一枚金光,“願力可化劫,亦能成劫。昔年豬八戒求與小龍女相聚,此願至誠,竟感動天河星官,方有施主助其聚魂之事。”
四、拈花論道佛魔一念辨因果
蔡佳軒想起西魏救李虎時,曾預見其孫李淵背負殺劫,忍不住問道:“若遇大劫臨頭,當以殺止殺,還是以忍化之?如北周宇文邕滅佛,因果如何算?”
燃燈古佛指尖彈出一粒舍利,化作北周戰場:士兵踐踏佛窟,僧人執刀反抗,血流成河處竟生出曼陀羅花。“殺劫亦是心劫。”古佛歎道,“宇文邕以為滅佛可止亂,卻不知佛在人心,非刀兵能滅。當年達摩祖師麵壁九年,便為等一個能悟‘殺活自在’的人。”
王嘉馨忽憶起狼妖周炎被尚書府陷害之事,忙問:“世間多有以善之名行惡之事,如相國千金蕙卿設計狼妖,此等偽善,佛祖如何度化?”
釋迦牟尼佛輕揮衣袖,鏡中映出蕙卿閨房:她正對著狼妖畫像垂淚,案頭放著父親逼迫她嫁入豪門的血書。“眾生皆苦,偽善亦苦。”佛陀說道,“她困於家族榮耀,困於世俗眼光,何嘗不是被‘善’字所劫?施主超度虎虎時,可曾想過那負心書生亦在受拔舌之刑?”
五、心燈長明佛道同源歸本心
論道至三更,殿外忽然電閃雷鳴,卻無一滴雨落下。彌勒佛指天笑道:“看,天公亦在辨劫。”但見閃電劈中殿外菩提樹,火光中竟現出八仙身影——呂洞賓正與鐵拐李爭論“情劫是否需渡”,何仙姑則望著殿內搖頭歎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蔡佳軒忽然領悟,竹杖在殿心畫出太極,“佛說空,道說無,實則皆在渡眾生從‘有’入‘無’。我等以劍斬妖,以丹救人,與佛祖拈花渡人,並無二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釋迦牟尼佛聞言,終於露出拈花一笑,手中蓮花竟化作蔡佳軒的竹杖、王嘉馨的寒光劍,在空中交織成“慈悲”二字。彌勒佛將乾坤袋拋向二人,袋口展開如天幕,收儘殿內怨魂金光:“施主既悟大道歸一,可持此袋遍曆諸天,待三劫儘時,便是證道之日。”
六、辭佛下山回首已無來時路
二人辭出大殿,見道明和尚仍在山門前等候,手中托著兩枚牟尼珠:“此珠可照見本心,助施主辨明劫數真假。”蔡佳軒接過珠子,向佛祖道聲感謝。
王嘉馨握緊乾坤袋,忽聞袋中傳來虎虎的聲音:“多謝仙子超度,今在佛前為護法,方知嗔恨皆因執念。”她望向靈鷲山,見山頂佛光中浮現出三世佛法相。
“夫君,你聽。”她拉住丈夫衣袖,遠處傳來流沙河的濤聲,夾雜著沙僧的怒吼,“天地間劫數如恒河沙數,我們能渡多少?”
蔡佳軒以竹杖挑起漫天星鬥,映出二人倒影:“能渡一劫是一劫,能救一人是一人。你看這靈鷲山的路,我們走了一日,山下百姓卻已過了十年。”他指向山腳下正在興建的寺廟,工匠中竟有周弘濟的轉世,正與蕙卿的轉世擦肩而過。
風鐸聲中,二人踏雲西去,靈鷲山漸漸隱入雲海。唯有大雄寶殿的鐘聲,仍在天地間回蕩,似在訴說:“劫由心生,亦由心滅。”
本章完)
喜歡竹杖奇緣錄請大家收藏:()竹杖奇緣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