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周晨在暢想未來,那邊王李兩家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縣衙吏員隊伍已經將兩家族人全部剔除,新城也沒留任何位置給兩家。即便兩家願意自己花錢建房,周晨也未準許。兩家勾結四寇,將自己逼入絕境,差點栽他們手裡,讓周晨對他們始終不放心。可即便被縣長記恨,他們也不肯離開縣城。若不能遷入新城,到時舊城隻剩兩家,再不能對縣裡產生影響,那即便自己有地有錢,也不過是鄉下土財主,誰都可以踢兩腳,倒時誰還會將兩家放在眼中?所以兩大世家是無論如何也不願離開縣城的。於是王修李展又聚在一起。
“眼下形勢,王老哥覺得該如何是好?”經此一役,李展再不複當初傲氣,對王修也變得客客氣氣,謙遜許多。
王修翻了個白眼,也隻能無奈搖頭,表示自己也沒辦法。
可李展並不能像王修這般淡定,急得不行。“若不能融入新城,這舊城裡就隻剩下咱們孤零零的兩家,對百姓再不會有影響,咱們就成了鄉下的土財主了。彆說發展成為世家大族,隻怕會從內部瓦解分裂。”
“你說得沒錯,家族若向上興旺,自然人心凝聚,力量就會越聚越大。但家族若走下坡路,咱們自身便會瓦解。可如今周無塵擺明不接納我等,要融入新城,又怎麼可能?”
“那怎麼辦?難道咱們就隻剩和張家一樣的路?”
王修搖搖頭,輕歎一聲,還是給出建議。“將人心不齊的旁支分出去些,再約束族人低調。先蟄伏一段時間,等著吧!”
“等?等什麼?如今開陽,周無塵一言九鼎,難道還會有什麼變數?”
王修撇了他一眼,一臉高深莫測的道:“等著便是,周無塵再一言堂,也需要人為他做事。隻要有人心羈絆,咱們自然有機會。我王家是定會遷入新城的。”
李展若有所思,卻不能完全理解透徹,於是起身大禮參拜。“如今形勢危機,你我兩家更應相互扶持。所以還請王老哥賜教,李家定感恩戴德。”
王修連忙將其扶起,心中稍有得意,麵上仍淡淡道:“時機未到,暫不能告知,到時你便知道。”
說罷起身離去,兩家的聚會就此散去。留下李展在門庭內站著,瞧著王修的背影,沉思良久。人心羈絆?難道是從周無塵身邊之人下手?這倒是個好辦法,隻是不知道你會用什麼手段呢?於是叫來下人,低聲耳語,下人隨即點頭離去。
這邊落魄之時,兩家還在玩心眼。那邊開陽百姓卻是齊心協力共建新城。時間一晃來到八月,周晨每天都在為錢頭疼。見到王豐與周忠,周晨都是繞道走,生怕碰上這倆瘟神。一碰上準沒好事。隻是不論他怎麼繞,都繞不開他們倆。這邊縣衙的事讓周晨焦頭爛額,那邊糜威又在催促下江南之事。中秋之前要動身,現在自己身邊連件像樣的貨物都沒有。萬一要是惹惱糜威,將重建物資斷了,重建之事立馬便要停工。周晨實在分身乏術,隻能擺爛。
當糜威來到開陽,準備和周晨一起去江南之時,周晨仍忙於縣裡事物,無法顧及商隊,這讓糜威很是惱火。怒斥周晨不講信用。周晨隻能縮著脖子任他罵。等他罵累了停下來緩氣,周晨便在一邊小心的陪不是。使儘渾身解數的安撫。“如今眼看便到中秋,夥計們不想遠行。咱們留在開陽,等過完節再出發你看如何?”
“我看並不如何。也不是夥計們不想遠行,而是你根本毫無準備。”
當場被拆穿,周晨臉麵有些掛不住,尷尬的笑了笑。“確實還未準備好。重建之事千頭萬緒,這一忙起來,商隊的事情就被耽擱了。實在是抱歉,還請公嚴原諒則個。”
“哼,那你給我一句實話,何時能動身南下。”
“公嚴放心,最多十日,必定南下成行。”
“若不能成行當如何?”
“你斷了我的重建物資。”
“好,這是你說得。十日之後,我前來彙合南下。”
說罷轉身離去,留下周晨在身後招呼著:“公嚴慢走。”
送走糜威,周晨終於鬆口氣,好歹安撫住了他。隻是十日內若不能成行,開陽重建的物資就會斷,新的開陽城就隻能停擺。不過好歹還有十日,十日之內抓緊準備,應該還夠。
商隊籌備已迫在眉睫,周晨隻能分出精力來管商隊籌備。重建開陽的事,隻能先交給王豐與周忠。好在他們一直參與重建,大部分事物也是經他們之手,放手交給他們,周晨也還放心。隻期望李狗子能帶著河北的商隊儘快回來,這樣南下商隊籌備的事就會少很多。想到李狗子,周晨立即招來李虹詢問道:“狗子他們商隊到哪了?有沒有回轉。有沒有信過來?”
“狗子哥他們應該已經快回來了。半個月前來信說已經準備啟程回轉,預計節前回開陽。”
“那你安排人去迎迎他們,叫他們儘快回來。”
“還有,叫人張貼告示,就說縣衙組織商隊南下貿易,有意者五天內報名。今日就要傳遍周邊各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虹經過這麼久的鍛煉,也變得成熟穩重起來。聽完周晨的吩咐,轉身便去執行。周晨滿意的點頭,繼續手中的工作。南下貿易,路線還未定,隻好趴在一張模糊的輿圖上,標記南下的路線。
南下貿易,最好的路線其實是水路。若有大船可入海,從沂水起航,經泗水入淮河,最後駛入黃海,然後南下,經吳淞口入長江,沿江貿易,最為便利。可惜時間太趕,造不出足以抵抗海浪的船。也無法短時間內租借到海船。所以此次南下,隻能走陸路。先沿河南下,經東海郡,下邳國,抵達廣陵郡。廣陵郡再向南,便出了徐州地界。向東南便是吳郡,吳郡四姓,陸顧朱張。南下貿易,繞不開此四家。所以先拜訪這四家。若能與此四家締結契約,此次南下便已成功一半。再從吳郡向西,便是丹陽郡。丹陽陶氏,正是陶應本家。南下最好能將陶應拉入夥。謝氏亦是丹陽大族,在丹陽若能與此兩家締結契約,過丹陽便不虛此行。經丹陽再向西,便是廬江郡。廬江周氏,便是此次南行的最後一站。不僅僅為行商貿易,亦為自己尋一個出處。月娘說這具身體乃廬江周氏族人,此次前往,也正好驗證。若為真,那此次南行便圓滿成功。
不過陸路貿易,商隊運送困難,所需人手眾多,不如水上漕運。船隊運輸量巨大,一個往返可抵陸路運輸好幾次,所需人手也減少,隻需船員水手就夠。今後南向貿易,還是得發展水路運輸才為長久之計。
“此次南下,你打算帶哪些人去?”王豐彙報完工作,開始關注商隊事宜。
“等鳳大哥他們回來,就帶鳳大哥,再帶二十個夥計就行。”
“隻帶二十?是不是太少了點。南下路途遙遠,官道不寧,沿途安全怎麼辦?”
“就是因為南下路途太遠,人帶多了,路上損耗都賺不回來。況且此次南下,主要目的是為打開商路,聯絡江東豪族,並不準備帶太多交易物資,所以不能帶太多人。你留在開陽主持重建,責任重大,千萬要小心。”
王豐點頭應下。周晨又吩咐道:“南下貿易,使用船隊最為方便快捷。所以我打算在沂水邊上建個造船廠。你找幾個老師傅,勘探一下地址,便可安排工人先建造船廠。等我回來,便造能入海的大船。到時再去江南貿易,便用船隊,運輸貨物多又安全。此乃開陽今後發展大計,你多費心些。”
王豐抱拳稱喏,卻並未離去。周晨愣了一下,抬眼看他道:“還有事?”
王豐吞吞吐吐的道:“是王家,他們將我父母姊妹接出了太原王氏,現在安置在舊城的王氏族地,想讓我遷入琅琊王氏宗祠。”
到底是士族出身的子弟,開陽舊城都燒成那樣了,還與王氏牽扯,怕是也想享受士族榮光吧!他若沒答應,自不會讓自己父母姊妹遷過來,也不會朝自己開口。此番不答應,又怕寒了他的心。自己馬上要離開開陽,諸般事物還得靠他。隻好順了他的意道:“待我南下之後,你自己看著辦吧!隻一條,王氏若想遷入新城,不可入我規劃的核心地界。占多少地需以上好良田兩倍置換。若無其他事,你便下去吧!”
“是,多謝無塵。”
喜歡漢末聽雨請大家收藏:()漢末聽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