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長安,唐國公府內一片肅穆,李淵麵色凝重地坐在正廳主位,下首諸將謀士或立或坐,氣氛壓抑得好似暴風雨來臨前的沉悶。
“天子竟在揚州遭宇文化及那老賊毒手,大隋這是氣數已儘呐!”李淵長歎一聲,聲音裡滿是悲憤與感慨。他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停留在劉文靜身上,“劉先生,依你之見,我等當下該如何行事?”
劉文靜起身,拱手一禮,神色沉穩:“國公,當務之急,需先穩住局勢。如今隋室雖亂,但根基尚在,民心未散。依在下愚見,可立楊廣之孫代王楊侑為帝。一來,順應民心,名正言順;二來,國公可借此掌控朝政,積聚實力。”
李淵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思忖之色:“嗯,你所言極是。隻是這稱帝之事,還需從長計議。”
一旁的裴寂也起身附和:“主公,如今大業將成,切不可因一時之念,壞了大事。楊侑年幼,易於掌控,主公不妨先立他為帝,待時機成熟,再取而代之。”
李淵聽後,心中已有了主意,他拍案而起:“好!就依二位所言,立楊侑為帝,我自任大丞相,總攬朝政。”
眾人紛紛領命,一時間,唐國公府內忙碌起來,一道道命令從這裡傳出,整個長安也隨之運轉起來。
幾日後,代王楊侑在眾人的簇擁下,登上皇位,是為隋恭帝。改元義寧,大赦天下。而李淵則如願以償,被封為大丞相,都督內外諸軍事,晉爵唐王。
李淵開始著手安排朝中諸事,他將大兒子李建成封為尹公,負責管理長安的日常事務;二兒子李世民被封為秦公,統領兵馬,四處征戰,擴充地盤;四兒子李元吉為齊公,協助李建成處理政務。
李世民領命後,回到自己的營帳,立刻召集麾下將領,商議出兵之事。此時的李世民,不過二十出頭,但眼神中卻透著一股遠超常人的堅毅與睿智。他看著眼前的將領們,聲音堅定:“諸位,如今大業初起,正是我等建功立業之時。此次出兵,我們定要打出我軍的威風,為大唐的基業開疆拓土!”
眾人齊聲應和,士氣高漲。長孫無忌站出來說道:“秦王,如今各方勢力割據,我們應先攻打周邊的小勢力,逐步壯大自己,再圖大業。”
李世民點頭讚同:“無忌所言極是。我已探得消息,附近的一支隋軍,兵力薄弱,防守鬆懈,我們可先拿他們開刀。”
於是,李世民點齊兵馬,趁著夜色,悄悄向隋軍營地進發。一路上,月色如水,萬籟俱寂,隻有馬蹄聲和士兵們的腳步聲,打破了夜的寧靜。
當唐軍抵達隋軍營地時,隋軍還在睡夢中。李世民一聲令下,唐軍如猛虎下山般衝進營地,隋軍頓時大亂,毫無還手之力。一場激戰過後,隋軍全軍覆沒,唐軍大獲全勝。
李世民看著眼前的勝利,心中並未有太多的喜悅。他知道,這隻是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還有無數的艱難險阻在等著他。
而在長安城內,李淵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下一步的計劃。他一麵安撫民心,開倉放糧,救濟百姓;一麵招攬人才,擴充自己的勢力。一時間,長安城內人才濟濟,一片繁榮景象。
這天,李淵正在府中與謀士們商議政事,突然有士兵來報:“啟稟唐王,有一人自稱李靖,求見唐王。”
李淵一聽,微微一怔:“李靖?可是那三原李靖?快請他進來。”
不一會兒,李靖大步走進大廳,向李淵行禮:“草民李靖,拜見唐王。”
李淵打量著眼前的李靖,隻見他氣宇軒昂,眼神中透著一股不凡的氣質。李淵笑道:“久聞先生大名,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不知先生此次前來,有何見教?”
李靖起身,拱手道:“唐王,如今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唐王以仁義之名,起兵反隋,實乃順應天命。草民不才,願為唐王效力,共圖大業。”
李淵聽後,大喜過望:“先生肯相助,實乃我軍之幸。日後,還望先生多多指教。”
從此,李靖便留在了李淵身邊,成為他的得力謀士。在李靖的輔佐下,李淵的勢力日益壯大,逐漸成為了天下最強大的一股力量。
與此同時,天下的局勢也越發混亂。各方勢力為了爭奪地盤,不斷發生戰爭。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而李淵和他的兒子們,正一步步向著他們的目標前進。他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他們心中有信念,有夢想,那就是建立一個太平盛世,讓百姓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在這個動蕩的時代,他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一場更加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正在緩緩展開……
喜歡蘇定方演義請大家收藏:()蘇定方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