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接著又下令,把宋國的晉熙王降為陰安公,江夏王變成了沙陽公。
隨陽王則再降為舞陰公。
新興王嵩則成了定襄公,建安王禧變成了荔浦公。
郡主們降為縣君,縣主們則降為鄉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時候,有人開始議論了:“這宋室的功臣子孫們,以前襲的爵、封的國,現在可都沒啦!”
沒錯,皇帝把他們的封爵都撤了。
隻留下了南康、華容、萍鄉這三個地方的封爵,算是給劉穆之、王弘、何無忌這些人家留個香火。
皇宮裡的官員們,還是按照原來的職位乾活。
皇帝還提拔了一些人,比如褚淵,他成了司徒;
柳世隆呢,被派到南豫州當刺史去了;
陳顯達升為了中護軍;王敬則去了南兗州當刺史;
李安民則成了中領軍。
這時候,王儉和張敬兒他們也在一旁聊著:“看來咱們這次也能加官進爵了!”
果然,皇帝沒忘了他們。
王儉、張敬兒還有其他人,都根據自己的功勞,得到了不同的提拔和賞賜。
大家看著這一幕,都紛紛點頭稱讚:“皇帝這次做得公正,有功必賞,有過必罰,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啊!”
褚淵的堂弟褚炤,以前做過安成太守,後來卸任了就待在家裡。
有一天,褚淵捧著皇帝的大印去勸蕭道成當皇帝。
這時候褚炤碰到褚淵的兒子褚賁,就問:“你爹今天這是去哪兒啊?”
褚賁回答說:“他捧著璽綬去齊王府呢!”
褚炤一聽,歎了口氣說:“我真不明白咱家這位司空,怎麼把自家的東西送到彆人家去,這是啥意思呢?”
後來,褚淵當上了司徒,家裡來祝賀的客人多得擠滿了門。
褚炤又歎了口氣,自言自語道:“褚淵年輕的時候還有點名聲和德行,沒想到現在瘋成這樣了!
家門不幸啊,才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要是褚淵當中書郎的時候就病死,那不也是一位名士嗎?
現在看來,就是因為他的名聲和德行不夠顯赫,才能活這麼長歲數。”
褚淵有這麼個堂弟,真是跟盜蹠和柳下惠似的,讓他臉上無光。
褚淵聽到褚炤這些話,心裡挺慚愧也挺鬱悶,就上表請求辭去官職。
然而,有個叫裴朏的奉朝請的可不同凡響。
他上表列舉了齊王蕭道成的種種罪惡,然後把官帽一摘,徑直就走了。
蕭道成派人去追他,追上就把他殺了。
太子蕭頤聽說後,請求蕭道成把裴朏的同族謝朏也殺了。
蕭道成搖搖頭說:“謝朏這個人,他連死都不怕。
我要是殺了他,反而讓他成了名。
還不如把他放在一邊,不去理他,這樣還能顯得我寬容大度。”
就這樣,謝朏撿回了一條命,但是官職沒了,隻能回家去了。
這事兒啊,也讓人們看到了蕭道成的心思和手段。
處士何點有一天跟人開玩笑說:“我呀,已經寫完了一部《齊書》,裡頭還特意列了個功臣二讚,用十六個字分成了四句詩。
第一句是‘淵既世族’,說的是那淵家本來就是世家大族;
第二句‘儉亦國華’,儉家也是國家的棟梁之才;
第三句‘不賴舅氏’,意思是他們可不光是靠裙帶關係;
最後一句‘遑恤國家’,嘿,這意思就深了,說他們哪還有心思顧及國家呢!”
這淵和儉兩家,淵源可不淺。
淵的父親湛之,曾經娶了宋武帝的女兒始安公主;
儉的父親僧綽,也娶了武康公主。
何點這番話,分明就是在諷刺這兩個人靠著皇親國戚的身份,卻沒乾啥正事。
話說那廢掉的皇帝準,被趕到丹陽去住,還沒到一個月呢。
一天晚上,外麵突然傳來一陣馬蹄聲。
守門的衛士以為是要造反了,慌慌張張地衝進去就把準給殺了,然後還對外說是病死的。
蕭道成呢,不但沒追究這事,反而還賞了那些衛士。
隻是給準追了個諡號叫宋順帝,葬禮啥的,都按照晉恭帝那時候的規矩來辦。
這麼一來,宋朝從武帝開始,前前後後經曆了四世八個皇帝,總共六十年,就這麼完了。
這事兒啊,最讓人氣憤的還是齊國的皇帝道成。
他呀,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把劉宋家的宗室,像陰安公燮這些人,全都抓起來殺了,不管老少,一個不留。
隻有一個叫劉遵考的,他兒子澄之跟褚淵關係好。
褚淵就替澄之求情,道成還算給褚淵麵子。
劉澄之才得以被赦免,撿回一條命。
後來的人都說,蕭道成比劉裕還慘毒,所以他享國的時間也比劉裕短。
這大概就是報應吧。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