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坦之和蕭諶,這倆人原本是昭業皇帝的鐵哥們兒,心腹中的心腹。
但眼看著昭業這家夥越來越不像話,整天乾壞事。
他倆心裡也犯嘀咕,怕哪天禍從天降,殃及自身。
這時候,鸞王爺瞅準機會,悄悄動手,把蕭坦之和蕭諶給拉攏過來了。
鸞王爺跟他倆推心置腹,講了一堆禍福利害,說得他倆心服口服,樂意為鸞王爺效力。
接著,鸞王爺就讓蕭坦之進宮去見昭業,提議要殺掉楊瑉那小子。
昭業一聽,轉頭就跟何皇後說了。
何皇後一聽,嚇得臉色都變了。
她眼淚嘩嘩地流:“楊郎,哦不,楊瑉他年紀輕輕,又沒犯啥錯,咋能隨便殺呢!”
昭業從宮裡出來,又把何皇後的話跟蕭坦之說了一遍。
蕭坦之一聽,趕緊說:“皇上,咱倆單獨聊聊。”
等旁邊的人都退下了,蕭坦之低聲說:“皇上,楊瑉和皇後那點事兒,外麵都傳開了,不殺他不行啊!”
昭業一聽,愣住了:“真有這事兒?那,那快去抓他,殺了他!”
蕭坦之領了命,火急火燎地就去抓楊瑉了。
楊瑉被抓起來,眼看就要被拉出去砍頭。
何皇後一聽,急得跟啥似的,跑到昭業麵前,“撲通”一下就跪下了,哭得跟淚人兒一樣。
昭業看著何皇後哭得那麼傷心,心裡也軟了,就吩咐旁邊的人去傳赦免的詔書。
他心想,這下楊瑉應該能保住命了。
可蕭坦之早就算計好了,楊瑉一被拉出去,他就立馬下令處決。
等赦免的詔書傳到的時候,楊瑉的頭都已經掉地上了。
詔書傳回來的人跟昭業一彙報,昭業也就這事兒擱一邊了。
可何皇後心裡頭啊,還是念念不忘她的情郎楊瑉。
她坐在那兒,眼淚一行一行地流,也不知道流了多少。
坦之心裡擔心自己被人誣陷,於是就去找鸞商量對策。
鸞這時候正琢磨著怎麼除掉徐龍駒呢。
一聽坦之來找,心裡立馬有了主意。
他悄悄跟坦之說:“你這樣,拿點錢去打通內侍,讓他們去跟何後說,就講楊瑉那事兒,全都是徐龍駒在背後搗鬼。”
坦之一聽,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就照著鸞的話去做了。
那內侍收了錢,自然就把話帶到了何後耳邊。
何後一聽,也分不清真假,心裡頭對徐龍駒那是恨得牙癢癢,立馬就催著昭業趕緊把徐龍駒給殺了。
昭業呢,一開始還有點猶豫,沒馬上答應。
這時候,鸞又趁機上了一本彈章,讓坦之遞了進去。
這一下子,內外夾攻,徐龍駒就算是長了三頭六臂,也逃不掉這一劫了。
刑書一下來,徐龍駒就這麼沒了。
楊瑉、徐龍駒都解決了,接下來就輪到直合將軍周奉叔了。
這周奉叔啊,仗著自己勇猛有權勢,那是誰都不放在眼裡,公卿大臣都被他欺負得夠嗆。
他出門的時候,還特地讓二十個人帶著單刀跟著,那架勢,就跟皇帝出巡似的。
大臣們看見周奉叔過來,都躲得遠遠的,生怕惹上麻煩。
“哼,看我這架勢,誰還敢惹我?”
周奉叔得意洋洋地跟身邊的小弟說。
“那可不,將軍您這威風,誰見了不害怕?”
小弟們也是拍馬屁拍得響當當。
就這麼著,周奉叔在宮裡那是橫著走,門衛不敢哼一聲,大臣們也不敢冒犯他。
“周郎的刀啊,竟然不認識你!”
這句話在街頭巷尾悄悄流傳,成了人們議論的焦點。
說這話的人,心裡頭憋著一股氣。
因為他也親身受過侮辱,這人便是朝中一位大臣,
他暗暗下定決心,要除掉那個讓他不爽的蕭奉叔。
於是,他找到了蕭鸞和二蕭兄弟,合計著怎麼讓皇帝昭業把蕭奉叔調到外地去。
昭業皇帝耳朵根子軟,一聽人勸,立馬就把蕭奉叔派到青州當刺史去了。
蕭奉叔還想討個封賞,要個千戶侯,昭業也答應了。
可蕭鸞不樂意,上書一攔,結果蕭奉叔隻撈了個曲江縣男的封號,食邑才三百戶。
蕭奉叔一聽,火冒三丈,提著刀就衝出去找蕭鸞理論。
蕭鸞呢,不慌不忙,慢條斯理地跟他講道理。
三言兩語下來,蕭奉叔那火氣愣是給澆滅了一大半。
沒辦法,他隻好憋著氣準備上路。
部隊先走了,蕭奉叔進宮跟昭業告彆。
剛出來收拾好東西,騎上馬準備走,蕭鸞和蕭諶就假傳聖旨,把他召到尚書省去。
蕭奉叔一進門,兩邊嗖的一下竄出好幾個壯士。
這個一錘,那個一撾,蕭奉叔腦袋開花,當場就送了命。
蕭鸞這才進宮稟報,說蕭奉叔侮辱朝廷,該殺。
昭業哪是蕭鸞的對手,一聽蕭奉叔都死了,也就隻好依了他。
昭業皇帝能騙騙祖宗,可騙不了蕭鸞。
溧陽令杜文謙,見蕭鸞種種行為,甚是擔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對綦母珍之說:“這天下大事啊,眼看就要完了!
咱們要是不早點想辦法,遲早得完蛋!”
珍之問:“那咱咋辦?”
杜文謙說:“先帝的老部下,好多都被排擠走了,要是咱們一聲召喚,他們肯定願意回來。
你呢,在宮裡把蕭諶給做了,我出去對付蕭鸞。
就算事不成死了,咱們也是響當當的英雄好漢。要是猶豫不決,
等蕭鸞的假聖旨再來,你我一死,家裡老小也得跟著遭殃!”
珍之聽了,心裡頭猶豫不決。
沒過幾天,蕭鸞果然派人把他抓了,說他謀反,一刀就給砍了。
杜文謙也沒跑掉,一塊兒被揪住了,倆人並排綁在市集上,等著被砍頭。
杜文謙心裡那個悔啊,早知道就早點動手了。
他看看珍之,珍之一臉黯然,倆人都知道,這回是徹底沒戲了。
周圍的人指指點點,議論紛紛,有的說他們勇敢,有的說他們傻。
可事到如今,說什麼都晚了。
蕭鸞在宮裡聽著下麵的稟報,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他心裡清楚,這路上還得清除不少絆腳石。
但隻要能達到目的,他什麼都不在乎。
而杜文謙和珍之,就成了他這條路上的犧牲品。
再說朝廷重臣武陵王曅,突然之間就病倒了,才二十八歲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