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陽光灑在廣場上,將潔白的考卷曬得有些發燙。
隨著最後一聲鑼響,持續三日的科舉考試終於結束。
考生們魚貫而出,神情各異。
有的眉飛色舞,談笑風生,顯然對自己的答卷頗為滿意;
有的則愁眉緊鎖,默默無語,似乎還在糾結考題的答案。
“這次策論題真是出乎意料,竟然問的是如何發展大炎的工商業!”
一個考生搖著手中的折扇,興奮地說道,“我可是早有準備,引經據典,洋洋灑灑寫了三大篇!”
“唉,彆提了,”另一個考生苦著臉,“我光顧著背四書五經了,對工商業一竅不通,這下可完了。”
廣場上,考生們三五成群,討論著考試內容,也憧憬著未來的仕途。
有人暢想著金榜題名,光宗耀祖;有人則盤算著即便落榜,也能憑借這次考試的經驗,在地方謀個一官半職。
與此同時,雁雲宮內,李川負手立於窗前,目光眺望遠方。
科舉考試是他一手推行的,如今終於落下帷幕,他的心中感慨萬千。
“陛下,”郭守敬躬身行禮,“科舉考試已經結束,考生們都離去了。”
李川微微頷首,“朕要寫一封告大炎學子書,你安排人謄抄後,分發給所有考生。”
郭守敬領命退下,準備筆墨紙硯。
李川走到案前,提筆蘸墨,思緒如潮水般湧來。
“莘莘學子,朕今日執筆,非為祝賀,亦非為嘉獎……”
李川筆走龍蛇,在潔白的紙上寫下遒勁有力的字跡,“科舉及第,並非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大炎的強盛,不在於皇權的穩固,不在於軍隊的強大,而在於爾等,在於每一個大炎的子民……”
李川筆鋒頓了頓,目光落在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上,繼續寫道:
“朕希望,爾等能將所學知識,用於實踐,用於建設大炎,造福百姓……”
他寫得很投入,仿佛將全部心血都傾注在這封告學子書中。
郭守敬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
“陛下……”郭守敬剛想開口,卻又不知該如何表達心中的激動。
郭守敬屏息凝神,不敢打擾李川。
禦案上,李川的筆尖在紙上遊走,發出沙沙的聲響,如同春蠶咀嚼桑葉,又似細雨敲打窗欞。
墨香在空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
郭守敬不自覺地深吸一口氣,隻覺得這墨香中,蘊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力量,讓人心潮澎湃。
李川寫完最後一個字,長舒一口氣,將筆輕輕放在筆架上。
郭守敬這才敢上前,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張寫滿字的紙,輕輕吹著上麵的墨跡,生怕弄臟了這珍貴的文字。
待墨跡乾透,他恭恭敬敬地將告學子書折疊好,揣入懷中,仿佛捧著一件稀世珍寶。
考場外,學子們或喜或憂,議論紛紛。
“唉,也不知道這次能不能考上。”
一個身著青衫的學子歎息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焦慮。
“我倒是覺得,就算考不上,也能回大唐謀個差事。”
另一個學子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
“回大唐?”
先前那學子苦笑一聲,“談何容易啊!大唐世家把控一切回去又能如何?”
“說的也是……”另一個學子附和道,“聽說大炎的官員俸祿優厚,還能參與國家建設,不像大唐,處處受到掣肘。”
就在這時,一個學子指著遠處牆上張貼的告示,大聲喊道:
“快看!那是什麼?”
眾人紛紛循聲望去,隻見一張巨大的告示貼在牆上,上麵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
由於距離較遠,眾人看不清上麵寫的是什麼。
“我去看看!”
一個身材高大的學子自告奮勇,擠過人群,跑到告示前。
他仔細辨認著上麵的文字,一字一句地念了出來:“莘莘學子,朕今日執筆……”
眾人豎起耳朵,仔細聽著。
那學子聲音洪亮,如同洪鐘大呂,將告學子書的內容清晰地傳達給每一個人。
人群中,有人聽得熱血沸騰,有人聽得熱淚盈眶,有人聽得沉默不語……
“這……這是陛下寫給我們的?”一個學子喃喃自語,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
“是啊!”
另一個學子激動地握緊拳頭,“陛下如此重視我們,我們一定要好好努力,報效大炎!”
人群中,兩個學子靜靜地聽著,他們的名字分彆是馬周和趙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