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處,一座高台之上,三人正襟危坐,其中一人身著青衫,手持書卷,高聲誦讀,正是孔穎達。
他身旁,虞世南和蓋文達正賣力地向台下眾人講解著什麼,時不時還比劃幾下,引得台下百姓一陣哄笑。
“咦,那不是孔祭酒嗎?”杜如晦眼尖,一眼便認出了高台上的人。
路邊正好有一豆腐腦攤子,幾張矮桌散落在樹蔭下,杜如晦提議道:“咱們過去瞧瞧,也歇歇腳。”
眾人欣然應允,尋了個空桌坐下。
攤主是個精瘦的老漢,麻利地盛上幾碗豆腐腦,又撒上蔥花、辣椒油,香氣撲鼻。
“想不到孔祭酒竟在這處設壇講學。”
柴紹用木勺舀起一勺豆腐腦,細細品嘗,“看來儒學在大炎也能好好發展起來,真是幸事。”
秦瓊卻麵露疑惑,低聲說道:“這大炎民風彪悍,孔祭酒他們如此文弱,能教化得了他們嗎?”
他想起之前在路上遇到的幾個大炎壯漢,一個個膀大腰圓,孔武有力,和中原文人簡直是兩個世界的人。
杜如晦點點頭,表示讚同秦瓊的看法:“叔寶所言極是,這大炎百姓似乎對儒學並不感興趣,你看台下眾人,多是來看熱鬨的,真正聽得進去的有幾個?”
他拿起勺子,輕輕攪動著碗裡的豆腐腦,目光卻始終落在高台之上。
隻見孔穎達越講越投入,唾沫星子橫飛,神情激動,仿佛置身於杏壇之上。
“再看看吧……”杜如晦放下勺子,語氣意味深長,“或許,事情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孔穎達並沒注意到樹蔭下的幾位老熟人,他今日狀態極佳,望著台下黑壓壓的人群,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成就感。
雖然這些人衣著各異,言語粗俗,但眼中的好奇和探究卻是做不得假。
他仿佛看到了涓涓細流彙入乾涸的土地,文明的種子正在這片荒蠻的沃土中生根發芽。
“諸位鄉親,今日老夫所講乃是《論語》開篇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孔穎達捋著胡須,聲如洪鐘,他能感受到自己的聲音在人群中激蕩,他看到那些原本茫然的眼神,漸漸變得專注。
“學習並且時常溫習,不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
蓋文達適時地將這句話翻譯成略帶口音的大炎官話,引來台下一陣竊竊私語,甚至有幾個孩童,開始跟著蓋文達咿咿呀呀地學了起來。
“好!好!”,孔穎達心中更是得意,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他要讓這些粗鄙之人明白,什麼是禮儀廉恥,什麼是仁義道德!
一旁的虞世南也麵帶微笑,輕輕頷首,仿佛已經看到了儒學的光輝照耀整個大炎。
這幾日下來,圍觀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人開始主動請教一些簡單的問題,這讓他對未來的前景充滿了信心。
秦瓊看著高台上三人沉醉其中的模樣,眉頭皺得更緊了,“這孔祭酒,怕是有些想當然了。”
柴紹也搖了搖頭,輕聲歎息:“希望如此吧,隻是這文化浸潤,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啊。”
杜如晦卻始終沉默不語,隻是靜靜地看著高台上的孔穎達,眼神深邃,讓人難以捉摸。
碗裡的豆腐腦早已涼透,他卻絲毫未覺。
“克明,你在看什麼?”,柴紹疑惑地問道。
杜如晦沒有回答,而是緩緩站起身來,目光依舊緊緊鎖定著高台。
“不對勁……”他喃喃自語,聲音低沉而沙啞,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寒意。
喜歡大唐:渭水之盟後我決定自立為王請大家收藏:()大唐:渭水之盟後我決定自立為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