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六,大散關外
薑瀾的二十五萬大軍駐紮在大散關五裡開外的曠野中。
戰前準備的軍帳連營,遠不能將他麾下越來越多的兵卒儘數容納。
所以那些後加入進來的戰俘們,隻能在這即將入冬的時節,靠著身上薄薄的一層破布衣來抵禦寒霜的侵襲。
畢竟,在薑瀾眼中,這些敗軍之師哪有他的嫡係軍隊重要。
況且他的嫡係部隊都是些驕兵悍將,打仗是勇猛,但大多都是脾氣蠻橫,不能受委屈的主。
然而,在軍伍之中,最忌諱的就是賞罰不均!
區彆對待,可是很容易引起嘩變的,尤其是在如今薑瀾進軍勢頭被阻的情況下。
為此,薑瀾麾下軍師,也就是他的次子——薑崇,曾數次進言父王,希望他能緩一緩進軍步伐。
王千山不好看薑瀾造反一事,乾皇更是直接沒把他放在眼裡。
——哪怕是他已經連克兩關,隻需攻破大散後便可長驅直入,兵臨長安城下。
而薑崇雖不清楚這二人的態度,但也或多或少的察覺到了一些端倪。
無他,父王他推進的太快了!
他們舉事的進展太過順利,已經順利到了令人不安的地步!
可惜,他的意見卻並沒有被采納……
薑瀾此人,剛愎自用,好大喜功。
多年的隱忍已經耗乾了他的耐性,連戰告捷的戰事讓他得意到忘了形。
再加上同他一脈相承的蜀王世子薑慕從中挑唆,薑崇的意見不但未被采信,其本人還被薑瀾罰了二十軍棍。
說白了,薑瀾的心性手段,並不足以支撐他的野心。
這也是乾皇薑千秋選擇從他手中奪位的一個重要原因——時值風雨飄搖之際的大乾,不能由一個眼高手低的人來做帝王!
而薑慕之所以會從中挑唆,理由也很簡單。
薑瀾一旦進京,那他就是未來的太子!他這個二弟向來聰慧,是個勁敵。
既是敵人,薑慕當然要時刻找機會打壓。
太子之爭,素來如此……
可惜,薑慕並未得意太久。
就在昨夜,白昭率領八萬平叛大軍星夜兼程,已經趕到了大散。
這下好了。
薑瀾就是再如何不願,也得乖乖停下進攻的節奏,待在大散關外五裡處吹冷風。
原因再簡單不過。
他薑瀾衝不動了……
這大散關作為離長安最近的一道雄關。自然是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呈品字型分布的三座險峰讓他的軍隊隻能依次先通過斷魂峽,再談攻城一事。
而先前他已經全力衝擊了數十次,期間更是數次登上了大散關城頭。
可這大散關守將,河內裴家的裴擒鶴,卻硬是靠著區區五萬兵馬死守了下來。
非但如此,這裴擒鶴還利用斷魂峽的地勢,給他的軍隊造成了極大的傷亡!
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衝擊了那麼多次都沒有拿下大散,現在朝廷援軍到來,薑瀾的軍隊可以說是徹底被困在了這裡……
這就讓正處於「覺得自己天命所歸」狀態的薑瀾很是惱火了。
之前劍門關不比這大散難攻?
劍門天險,處處都是懸崖峭壁,還有十萬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