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的事情雖然定下來了,但錢卻始終是個大問題。
這個年代的婚禮雖然不講究房子,車子。也不需要什麼婚慶公司以及婚禮車隊那些排場,但彩禮和酒席之類的,還是不能少的。
彩禮雖然葉靈兒沒要,但是父親答應的66塊錢,雖然聽起來不算多。
但是現在一個正經八百的工人,一個月也就能掙到二十多塊錢。
66塊錢相當於一個工人不吃不喝三個月的工資。
農村的話,家庭條件好點的,也許一年到頭能攢下百十來塊錢,那還得勒緊褲腰帶。
娶媳婦兒要是再講究點牌麵,給新娘子置辦三轉一響,那也得好一陣子能緩過來。
那要是本身條件就不好的,再趕上家裡沒啥勞動力,那一年到頭,不欠錢就不錯了。
小六子家,就是很明顯的例子,父親乾不了重活,母親也有病癱瘓在床。目前連口糧都成問題!
儘管在現代看來,那些都是些小物件,根本算不了啥。可是在眼下這個年代,它確實是普通老百姓都想擁有的家庭物品裡的最高配置了。
三轉一響不但是這個年代老百姓所能擁有的最大財富,還是大部分女性擇偶的重要標準之一。
如果誰家能拿出三轉一響,即便自己的孩子有些缺陷,那媒婆都得把他家的門檻踩爛了。
反之你家小夥再優秀,家裡窮得叮當響,想娶個好媳婦兒,那也是困難重重。
現實永遠那麼殘酷!
葉靈兒,那是城裡來的知青,嫁給陳冬這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娃,那就是純純的下嫁。
再者要是知青在農村結婚了,那可就返不了城了!
這也是上頭的規定,又有多少知青已經結婚生子,在得到消息後,都去了民政部門辦理了離婚手續,就是為了能夠返城。
而葉靈兒雖然失了身子,在拿到返城名額這種情況下,都能主動放棄,所以這場婚禮那就是在風口浪尖上,一旦辦的差一點,那可就免不了被人指指點點了。
想要堵住村民的嘴,那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場婚禮辦得風風光光,熱熱鬨鬨,讓所有人都看到,她葉靈兒嫁到陳家來,並不是迫不得已,被逼無奈,而是她的眼光好,找了個好婆家。
同時也得讓村民和知青們看到,她葉靈兒不是放棄城裡的優越條件留在農村吃苦,而是享福了。
所以,陳德彪雖然隻承諾給葉靈兒66塊錢,另外置辦個縫紉機,但是陳冬卻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給葉靈兒最高規格的彩禮,除了被乎褥子和幾身行頭之外,那就是88塊錢,外加三轉一響。
要知道,當年能被當成家庭財富的物件兒那可都是價值不菲的,就拿自行車來說,一輛至少150元,而且是隻有錢也是不行的,那都得是憑票購買。
要想將這三轉一響都置辦齊了,少說也得500塊打底,好了好,再來個大牌子的,那沒有個七八百塊,根本下不來。
如果再把彩禮和置辦酒席的錢都打裡,那弄不好就得1000來塊。
但陳冬家裡的實際情況在那擺著呢,不是葉靈兒不想要,是她也看出來了,要的話,他家也拿不出來。
借錢的話,將來在一起過日子,還不是得他們小兩口來還債!
陳冬也對自己家的情況一清二楚,用一個字來形容的話,那就是窮得不能再窮了!
(具體幾個字,我就不數了,你們幫我數數吧,我不識字~\(^o^/~)
前些年是因為家裡人口多,四五個孩子都得上學,陳冬的爺爺雖然給人看病,但是不收錢,也頂多是收點吃喝。
再後來就是,老爺子被告,他們家也將攢下的錢去疏通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