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尤二姐踏入大觀園之際,恰逢王熙鳳於寧國府大鬨一場。
這等情節,怎能不勾起眾人好奇心,欲探尤二姐在大觀園內究竟遭遇何番波折?
至於那王熙鳳,莫非真個性情大變,不再嫉妒,不再作惡?
即便書中扉頁或隱或現透露出些許端倪,卻也因書商狡黠,早早將關鍵信息明示於扉頁之上。
以上種種,皆為促銷手段,真假難辨,讀者需自行斟酌。
欲知後續故事真相,唯有購書細品。
故而,欲探後事如何,隻得耐心等待作者六十八回之後的續作問世,再赴書店購得一閱。
等待,實乃漫長煎熬,尤其麵對如此引人入勝之作。
起初,淑妃對《紅樓夢》並未給予太多關注,隻視其為書商包裝下的流行讀物。
她博覽群書,自認獨具慧眼,此類商業書籍,即便廣受追捧,也未必能入其法眼。
然而,書不可貌相,唯有親閱方知其妙。
入手一讀,果然文采斐然,令人拍案叫絕!
於是,她又購得一冊置於書架,心想承澤定也會喜愛。
果然,母子二人閱後,皆讚此書為千古奇作!
隻可惜,僅至六十八回,餘下章節尚未更新。
見母妃輕歎,二皇子李承澤微微一笑:“母妃是否也急於一睹後續篇章?”
“孩兒已遣人打聽。”
淑妃微微側臉,神色平靜:“書上所載作者,乃曹姓先生。”“查無此人。”
淑妃心知承澤與她想到一處,但知曉作者亦無濟於事,這或許隻是筆名。
她前幾日因好奇已派人查詢,卻一無所獲,否則此刻也不會有此歎息。
若能直接將那位曹先生召入宮中,令其續寫後續章節,若無,便賜筆令其速速完成。
隻可惜,曹先生蹤跡難尋。
書肆掌櫃亦對書籍來源及作者身份守口如瓶。
李承澤再道:“孩兒已派人詳查。”
“雖未能尋得曹先生,卻找到了一位蘇先生。”“有人目擊,此書乃蘇先生送至鑒察院審核。”“從他處,或許可得後續書稿,抑或尋得曹先生。”
又或,他便是真正作者。
但此推測,二皇子並未言明,因太過不合常理。
能著此書,何故如此低調?淑妃麵上泛起喜悅之色。
李承澤手執葡萄一串,遞予母妃,又取一串,摘兩粒送入口中。
隨後,他得意地笑道:“這位蘇先生,現於司南伯府中執教。”“我讓弘成向其妹打聽去了。”
“柔嘉郡主與若若姑娘向來情誼深厚。”“一旦有消息,我即刻向母妃稟報。”
淑妃欣然頷首,“如此安排甚妥。”
書卷合上,李承澤恭敬地作揖告彆。
步出嫻吟宮,二皇子的臉色略顯陰沉。
父皇近日在詢問功課之時,半認真半玩笑地對他說了些言辭。
大意是稱讚他德才兼備,才智出眾,似有不願他遠離京都之意。
談及過兩年待他更加成熟,便欲冊封他為王,讓他參與朝政。
然而,話畢見他沒有回應,父皇又笑道,不過是句玩笑,無須介懷。
但李承澤心知肚明,父皇從不輕言戲語。
那些話語背後的深意昭然若揭,意在讓他這兩年著手與朝臣交往,培養自己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