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金城
被劉協封為詡軍中郎將兼任西涼侯的韓遂,此刻正坐在大堂主位之上,看著劉辯派使者送來的書信。
劉伯溫送給劉辯的書信內容就是策反西涼韓遂,讓他帶領羌兵攻打長安,這樣就會迫使王猛回軍救援,可解洛陽與上郡之危。
於是劉辯排出使者前來拉攏韓遂,使者用了五天時間趕到了金城。劉辯在信中寫道,隻要韓遂願意棄暗投明,加封前將軍,金萬兩,西涼侯,世襲罔替。
看到劉辯的條件,韓遂很是心動,他在劉協的手下過的並不順利,頭上頂著西涼侯的爵位,卻隻能龜縮在金城,受到楊堅的節製,與他同為西涼出身的馬騰則是越走越高,心理難免有些不平衡。
韓遂召集了自己的親信武將來到了大堂之上,過了片刻,成公英與閻行走了進來,二人進來之後,韓遂開門見山的說道“二位,洛陽皇帝發來書信,信上要我領兵攻打長安,事成之後加封為前將軍,拜將封侯,賞賜萬金,你們覺得我要不要答應?”
兩人對視了一眼,成公英說道“將軍,我認為此事可行。目前長安皇帝雖然也為將軍拜將封侯,但並無實權,隻有金城一郡之地還掌握在將軍之手,武威、安定、北地等郡都在楊堅的掌握之中,將軍在長安皇帝這裡是有名無實。如若答應洛陽皇帝,我們趁著他們交戰之際,突襲長安,定然一舉可得,到那時將軍定然能得到更豐厚的賞賜。”
韓遂卻手扶胡須“可如若我們攻下長安,那洛陽皇帝不認賬,又該如何?”
成公英笑道“將軍,我們一旦攻下長安,那小皇帝便在我們的掌握之中,即便洛陽皇帝不認賬,我們手握著長安皇帝,可以號令涼州的群臣,稱霸一方,不論進退都是對我們有利的。”
韓遂眼神一亮,拍案而起“好!不過,僅憑我們在金城的兩萬兵馬,還不夠保險。”
韓遂思索了片刻,隨後奮筆疾書,一連寫了數封書信,隨後叫來了信使“速速將這些書信送到楊秋等人的手上,讓他們在隴西、安陽二郡起兵助我一同攻打長安,事成之後共享富貴。”
信使走後,韓遂對成公英說道“你速帶金三千兩,糧草三萬石,去尋那西羌大王,請他出兵相助,事成之後,還有重謝。”
成公英拱手說道“在下領命。”
武威郡姑臧城
先前製衡出世,並被劉協封為涼州牧的楊堅,此刻正在處理涼州各郡的公文。
就在此時,楊林急急忙忙走了進來,楊堅見楊林走了進來,放下手中的毛筆笑道“三弟呀,怎如此慌慌張張,有何要事呀?”
楊林抱拳說道“兄長!我手下在金城郡的暗線來報,金城郡正在調兵遣將,金城郡府衙派出數匹快馬,暗線一路尾隨,發現他們向安陽與隴西二郡的方向而去。”
楊堅收起了笑容,轉而皺眉“哦?”
楊林繼續說道“還有,暗線還發現,韓遂手下的幕僚成公英,帶著護衛侍從與大批金銀財寶,向西而去,似是去往羌族的領地。”
楊堅放下了公文,站起身來,背手踱步,緩緩說道“果然不出我所料,昔日正是知道這韓遂乃是兩麵三刀之人,絕非善類,這才在金城三郡安插眼線,他派人去安陽、隴西二郡,還派人去羌族部落,定是要趁機舉兵,攻打長安。”
楊林大吃一驚“這老賊竟敢兵變,我這就調集兵馬,趁其還未舉事,率先將其拿下,送到長安正法。”
楊林轉身就欲前去集合兵馬,楊堅忽然出聲製止“三弟且慢!!”
楊林扭身看向楊堅說道“兄長還有何指示?”
楊堅緩緩說道“不能出兵。”
楊林一臉震驚“兄長,這卻是為何呀?”
楊堅坐下來說道“三弟,如今朝堂之上,太原王家有誅滅董卓之功,朝中超過半數以上的大臣都心向王家,不光是在朝堂之上,王家人才濟濟,在軍中王姓子弟的將領就占據三成,其中諸如馬騰、徐榮等四成以上的將領都與王家有密切的關聯,可以說,在朝堂之上,太原王家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頓了頓,楊堅又說道“而我弘農楊家昔日淩駕於各大世家之上,僅次於淮南袁家,那太原王家連給我楊家提鞋都不配,此時正是一次好時機,可以一舉重振楊家威名。”
楊林很是疑惑“如若我們趁此時機,拿下韓遂,豈不是立下了救駕之功,楊家自會重振昔日之風。”
楊堅搖了搖頭“我要的不僅僅是重振楊家,我還要死死的壓住王家,讓王家永遠臣服在我楊家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