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大營
袁紹一臉陰沉的坐在主位之上,聽著文醜作此戰彙報,此次夜襲戰,攻城之時折損了將近四千兵馬。
曹仁所部由於曹仁身負重傷提前撤出曆城,故傷亡不大,僅折損不到千人。蔣奇所部於城中被趙雲等人擊殺俘虜了兩千人馬,剩餘三千人潰逃出城之際被袁紹麾下收攏。
文醜所部僅有六千多兵馬返回,麴義所部八百先登死士除被俘者外,全部陣亡。史萬歲所部四千兵馬也被殺的七零八落,僅有一千餘眾殺出。
經此一戰,袁紹麾下陣亡六千多士卒,大將麴義、蔣奇被斬,曹軍曹仁重傷,士卒折損兩千餘人,可謂開戰以來最慘痛的失敗。
袁紹勃然大怒,拔出佩劍,一劍斬斷了眼前的帥案,下令全軍出擊,這次他親自身先士卒,不克曆城誓不罷休。
許攸見狀連忙站出說道“明公息怒,且聽在下一言。”
袁紹側目而視,厲聲說道“汝有何言?速速道來!”
許攸說道“明公,如今我軍中將領儘文將軍一人,兵馬雖眾,但連日征戰,士卒多疲憊負傷者,士氣低落,雖有曹軍為援,可曹仁也是身負重傷,僅靠滿寵與史萬歲難以指揮萬餘曹軍,況且敵軍援軍已至,士氣高漲,現在攻城,勝算渺茫啊。”
袁紹氣的咬牙切齒,隨後猛地坐下,看向許攸說道“那你待如何?!”
許攸連忙說道“可令眾軍原地休整,每日派出千餘士卒前往城下搖旗呐喊,不必攻城。而今泰山郡局勢已然平穩,可令顏良所部經魯山、太山一帶直插曆城後方,隻待顏良一到,我軍再度出擊,定可一舉攻克曆城。”
還不待袁紹回應,崔浩立刻站了出來“不可不可,明公,萬萬不可聽從許子遠之計。”
許攸皺眉說道“崔伯淵,你此話何意?”
袁紹也看向了崔浩,崔浩不理會許攸,對著袁紹說道“明公,而今雖然我軍在此受阻,可敵弱我強之勢並未扭轉,在下建議按兵不動,待大公子袁譚攻克著縣之後,揮師南下前來支援,小小曆城定然是我等囊中之物…”
許攸連忙打斷了他“汝此言當真是可笑,前後不通,前言還在言敵弱我強,後者便又言道需等大公子援兵,吾倒想知道,放著駐守泰山郡的顏良將軍不用,非要等待大公子攻克著縣的援軍呢?”
崔浩依舊不理會許攸,繼續對袁紹說道“明公,而今泰山郡形勢雖然表麵上已趨於穩定,可陳陌麾下第一大將關羽,仍舊率軍於泰山郡南部以及琅琊郡一帶布防,若輕易撤回顏良將軍,一旦關羽趁勢反撲,則二公子袁朗危矣。”
頓了頓,崔浩繼續說道“更何況,我軍士卒多為河北人氏,對泰山郡地形不熟悉,一旦被關羽截斷糧道,那便是滅頂之災。而大公子之處距離此地不遠,敵軍剛剛拿下青州不久,根基不深,攻克著縣之後隨時可以支援,不必擔心大批敵軍攻打側翼,所以調大公子前來方為上策,請明公三思。”
許攸冷笑一聲“哼,簡直一派胡言,我軍尚有五萬大軍在此,何須調大公子前來,隻需一上將派一偏師即可,如此小題大做,可是要亂了我軍部署?”
崔浩繼續說道“許子遠才是一派胡言,還望明公三思,不可舍近求遠。”
許攸怒道“崔伯淵!你!………”
“好了好了!!”袁紹實在是忍無可忍,出言嗬斥,兩人登時一個激靈,隨後雙雙看向了袁紹。
袁紹猛地站了起來“身為一介書生,吵吵鬨鬨成何體統。”
崔浩與許攸連忙拱手說道“明公恕罪。”
袁紹收起了佩劍,緩緩說道“好了,二位先生所言吾已知曉,你們說的都有些道理,容我思量一下。”
袁紹在大帳內踱步了許久,隨後才坐回了主位之上,抬頭看向眾人“吾已決定,大軍開始休整,令少量部曲去曆城下搖旗呐喊,騷擾敵軍。令顏良率部揮師北上,切敵後路。同時令顯思調出部分兵馬前來支援。”
此言一出,崔浩和許攸具是著急,連忙說道“明公三思啊。”
袁紹不耐煩的擺了擺手“好了,吾意已決,天色已晚,諸位回去吧。”
見袁紹心意已決,崔浩與許攸無奈一歎,隨後拱手告辭後,走出了軍帳,文醜見他二人走了之後,也離開了袁紹的大帳。
很快,兩日後,接到袁紹君令的顏良,率部離開了泰山郡北上。而徐晃的援軍也已抵達,徐晃派秦用、王彥章率本部兵馬及趙雲、太史慈麾下步卒,共計七千兵馬,進駐曆城。徐晃則帶領張賓、薑鬆、史進及剩餘八千兵馬於城東外紮營,協助曆城防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