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家最高興的是老花頭。
家裡人上學的上學,擺攤的擺攤,活得風生水起,隻有他還在關心那一畝三分地,在家裡頭沉默寡言。
大隊長宣布完消息,就被一群人圍住,問東問西,他耐心地一一回答,掰開了揉碎了反反複複講。
老花頭問:“我家老四和老五夫妻都不在家,算人頭不?”
大隊長語氣乾脆:“算!我們這頭的規定是出去上學就是戶口遷到學校也算!”
老花頭不勝欣喜,這政策真好啊!
以後他想種什麼種什麼,想怎麼種怎麼種!
交完公糧就是他自個兒的收獲了!
一個農民最開心的莫過於可以享受自己耕耘的成果了,老花頭頓時就覺得自個兒也可以在地裡乾一番事業了!
花許國有點懷疑:“爸,家裡要是分了地,你種得動嗎?”
老實說,村裡已經好多年不那麼需要人力了,翻土有機器,播種有機器,收割仍然有機器。
論農業機械這一塊,大方村在這一片地區都屬於是領先狀態。
機器不是沒推廣開,隻是很多村子經濟有限,維護不起。
而大方村作為重要試點區,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都是優先關照,加上去年村裡辦了廠,財政實在是富得流油。
種種因素下來,大家在農忙時節早就不用像早些年那麼辛苦了。
老花頭侍弄的更多是自留地,但種菜和種田到底還是有點區彆的。
老頭子今年都六十多了,雖然平時看著還挺硬朗的,但誰又知道能不能種得動地呢?
要是種地的時候累出什麼閃失,那可就去大了。
老花頭喜氣洋洋的麵色不改:“大隊長說了,村裡的機器給用,維護的錢都是村裡出。”
雖然現在地都是歸各家管了,但公家也不是不插手了,每年耕地播種和收割還是會統一出動器械的。
他這一輩子,托老伴的福過上解放前皇帝都過不上的好日子,一顆心還是想種地。
很快地分下來,老花頭看著一大片一眼望不到頭的水田,心頭激動。
現在這片田都由他掌管了。
田地分下去之後,找了個好日子,村裡的機械開始輪番出動。
大片的紫雲英被翻進泥土,散發出青草的氣息。
聞著這股生機勃勃的味道,秋天一片金黃沉甸甸的稻穗仿佛就已經在眼前了。
老花家是不缺糧食吃的,這些賣掉就是老花頭自己的收入。
有機器效率特彆快,大方村每年都比其他村更早完成翻耕和播種插秧。
往年到了這時,周圍村子,尤其是周家橋總會來借機器。
大隊長就一句話:“借可以,給租金。一畝田一毛。”
對於其他村子來說,租機械比自己養劃算多了,實在租不起的,隻能老老實實出人力。
今年情況變了,其他村沒有大方村這麼雄厚的財力,包產到戶之後農民自負盈虧,村裡也就沒那麼大方給大家統一租機器了。
沒了集體租,有個人租,總的來說,大方村拿到的都是一樣的租金,為了提高效率照舊還是以村為單位統一出動。
先前賣草莓和藍莓,年年作物又是豐收,去年廠裡還賺了錢,大隊長看著相當盈餘的收支,一顆想乾點什麼的心開始蠢蠢欲動。
他一臉鎖眉深思地在村裡逛了一圈又一圈,到底還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呢?
要說上學,小學初中大學都供了,其實也就到頭了。
高中麼,想讀的怎麼也會去讀,不想讀的不讀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村裡也就沒必要再出這筆學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