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晚遲笑眯眯拒絕。
“不行,貪多嚼不爛哦。”
學了一段時間後,花晚遲更變態了。
她站在講台上,慷慨激昂宣布。
“以後在輔導班,大家都要用英文對話!說一句中文,以後的獎勵裡就扣掉一個小紅星!”
幾十張小臉都震驚了。
他們還是個孩子!
小朋友們其實也不都是聽話的。
所以一開始大家還是照樣擺爛飆家鄉話。
然後就被花晚遲一個不落記住了。
下一次獎勵結算的時候。
“小藤,你有十節課都沒說英語,扣掉十個小紅星。”
“你有五節課都沒說英語,扣五個。”
“玉枝,你全說了英語,他們扣掉的都獎勵到你頭上。”
就這麼,扣著扣著,大家老實了。
堅持說英語就能拿到小紅星,不說英語就要扣掉。
導致大家整天搜腸刮肚,自己想說的話用英語怎麼說來著?
於是乎,輔導班紀律好了不少。
同桌之間點點頭。
“goodevening.”
“too.”
而後沉默做題。
說兩句英語也是說,他們又沒有飆家鄉話。
花晚遲沒忍住猖狂一笑。
感受到學習的壓迫了嗎?
小朋友們!
這會兒開放程度還不高,但過二十年就不一樣了。
不管怎麼說全球化趨勢不可避免,華國終究要擁抱國際,而英語是不同國家之間交流的默認語言。
所以叫這些小朋友們學英語其實還是很有好處的。
有了一門外語傍身,加上任何一樣技能,都是國家稀缺的人才。
即便是隻會英語,還可以去當老師,二十年後遠沒有四十年後那麼卷。
小朋友們每天搖頭晃腦說英語頭昏眼花,家裡的大人聽得那是一頭霧水。
這說的是什麼鳥語?
一聽說說的是外國話,大夥兒還挺稀奇。
就這麼一個小村子還說起外國話了,聽起來真洋氣。
每天早上早起的人就能聽見小朋友們嘿咻嘿咻背英語,隔一天又背古詩。
“鵝鵝鵝!”
“白日依山儘,黃河入海流!”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大隊長站在家門口感歎:
“這都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啊。”
跑完步,背完古詩或是單詞,花晚遲開始給大家分饅頭。
分完饅頭回家吃早飯。
吃完早飯就去上學了。
孩子們去上學,村裡的青少年就起了。
起來之後,直奔技術班開始學習技術。
所有人都忙碌在自己的軌道。
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