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稍作休息,大家就一起參觀起了製衣廠。
青磚片瓦,嶄新嶄新的大平房,牆上留著幾個透氣的孔,窗戶乾淨透亮。
從窗戶看進去,就可以看見許多設備有條不紊地運作,驗布,裁剪,縫製,熨燙,輸送,快速而有序,展現出不屬於這個年代的新鮮質感。
工人穿著統一的工服,各自在各自的位置上忙碌著,吳木香介紹道:
“這些機械是從羊城運過來的,可以達到很高的生產效率,按照我們平時做的款式的話,一天最多可以生產上萬件。”
考察團裡就有服裝廠的員工,看見這些機器,心生驚異,很多國營廠裡用的還是很老的機器,甚至人工操作比較多。
雖然現在科技有了進步,國內能製造出這樣的機器,但並不是所有的廠都用上了最新的機器。
像這樣高效的自動化生產大概隻有羊城可以做到。
大家一陣驚歎,“沒想到小小的村子裡竟然置辦了這麼多機器,這投入就不小了吧?”
孫應時問吳木香:“你們的布料,人工,設備等成本肯定不低吧?”
吳木香笑著道:“生產成本的確不低,但我們的衣服有專門的設計,售價也不低,能保證利潤。”
“還有設計?”考察團一聽這個詞,紛紛感到新奇。
現在大家生活水平還處在溫飽階段,沒有那麼多人去追求衣服好不好看,更多聚焦的是能不能穿。
即便是有愛美的年輕姑娘,選個花色,樣式,版型,穿起來也很好看了,全看裁縫的技術。
對於設計這個詞,大家還挺陌生,這得是解放前那些權貴的太太們才能享受的詞。
吳木香帶他們去設計間,拿出以前的圖紙,又找出樣衣來給他們看。
一群男人看著衣服,都表示讚歎,“都是一樣的布料,初看也都是這種裙子,但這怎麼就偏偏那麼好看呢?”
“這要是我碰上這麼好看的衣服,指定要買一身送給媳婦閨女,這設計真是太特彆了,而且一點也不出格。”
有人問:“這衣服的設計師是誰?”
吳木香自信地笑了笑:“這些衣服都是我親手設計的。”
孫應時感歎:“您這才是廠裡的核心競爭力啊。”
接著,吳木香又介紹:“我們的業務主要靠批發商訂貨,以及承接單位的訂單,和國營商店合作,也會派出自己的業務員去擺攤。”
大家點點頭:“銷售渠道還是挺廣的嘛。”
又是一陣參觀過後,大隊長陪著考察團四處逛,白的梨花,粉的桃花,細小的花瓣繁盛茂密地延伸開,參差的色彩延伸到遠處成了一團模糊又鮮明的色團,蜜蜂在花間忙忙碌碌。
一轉頭,是一片金黃燦爛的油菜花飄來甜美的香氣,蜜蜂嗡嗡的聲音響在暖融融的太陽下,能喚起一種慵懶的愜意。
青磚瓦房前有村民院子裡單獨種的桃樹,粉色開滿了花的桃枝掩映著屋簷,村民劈柴挑水,很有生活氣息的響動富有安詳的節奏。
田裡的紫雲英還在開著,一片紫色點綴在碧綠的田間,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