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利與弊!開中法的弊端!_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 > 第534章 利與弊!開中法的弊端!

第534章 利與弊!開中法的弊端!(1 / 1)

曬鹽法的成功,讓鹽田邊的氣氛徹底沸騰。

太子朱標握著手中的雪白精鹽,當即對身邊的鹽運司官員們說:“諸位,蘆台鹽場的曬鹽法成效顯著,此事必須立刻奏報父皇,待朝廷核準後,便在全國鹽場全麵推行,讓天下灶戶都能受益,也讓大明鹽業更興!”

六大鹽運司的官員們紛紛附和,兩淮鹽運使李成謙更是激動地說:“太子殿下英明!有了曬鹽法,不僅鹽產量能翻倍,鹽稅也能大幅增收,臣這就回去整理推行細則,確保新法早日落地!”

眾人正準備轉身安排返程事宜,朱高熾卻上前一步,抬手攔住了他們:“喪標,諸位大人,稍等。”

“在推行新法之前,我想在蘆台鹽場辦一件事——舉辦一場經銷商招標大會,徹底改變以往的食鹽售賣模式。”

“經銷商招標大會?”朱標腳步一頓,臉上露出不解的神色,“以往朝廷推行‘納糧開中’之法,商賈輸送糧食物資到邊關,換取戶部鹽引,再憑鹽引到鹽場取鹽售賣,這既能充實邊塞軍需,又能讓渡食鹽利潤給商賈,是多年的良策,為何要改?”

朱標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

明初之時,北疆蒙古殘餘勢力未滅,南疆土司時有異動,邊疆戰事頻發,軍需消耗巨大,其中軍糧供應更是朝廷的心頭之患。

彼時交通不便,從內地糧倉運往邊疆的道路多為崎嶇山路或荒漠戈壁,不僅運輸周期長,還需征調大量民夫、牲畜,沿途損耗更是驚人——往往運抵邊關一石糧食,路上就要消耗三石甚至更多,運輸成本高到令朝廷難以承受。

更棘手的是,一旦遇上雨雪、風沙等惡劣天氣,糧隊還可能滯留途中,導致邊關斷糧,直接影響軍心士氣,甚至威脅邊防安全。

“納糧開中”製度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朝廷以食鹽專賣權為誘餌,將食鹽這一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硬通貨”作為獎勵:商賈隻需自行組織人力、物力,將指定數量的糧食或軍需物資(如布匹、藥材)按時運送到指定邊關衛所,經衛所官員驗收後,即可獲得朝廷簽發的“倉鈔”;隨後憑“倉鈔”前往戶部兌換“鹽引”,鹽引上明確標注可領取的食鹽數量與對應鹽場;最後持鹽引到鹽場支取食鹽,再運往各地售賣賺取利潤。

這一製度巧妙地將商賈的逐利需求與朝廷的邊防需求結合起來:對商賈而言,食鹽利潤豐厚,隻要能成功將糧食運到邊關,就能通過售賣食鹽獲得可觀回報,遠勝於普通貿易;對朝廷而言,無需投入巨額運輸成本,也無需征調民夫,便能借助商賈的力量將軍糧送抵邊關,既減輕了財政負擔與民生壓力,又保障了邊塞軍需的穩定供應,甚至在某些年份,商賈運送的糧食還能填滿邊關糧倉,為應對突發戰事儲備充足物資,堪稱一舉多得的良策!

正因如此,“納糧開中”製度推行初期,迅速吸引了大批商賈參與,北疆、西北等邊關的軍糧短缺問題得到極大緩解,邊防得以穩固。

也正因為這一製度對邊疆穩定的重要性,一旦貿然改變模式,風險便顯而易見:若朝廷不再以鹽引作為運糧獎勵,或改變食鹽的獲取與售賣方式,商賈失去了逐利的動力,必然不願再承擔長途運糧的成本與風險,轉而退出邊糧運輸;屆時朝廷若無法及時找到替代方案,僅憑自身力量根本無法支撐邊疆龐大的軍糧需求,輕則導致邊關軍糧儲備告急,士兵饑寒交迫,重則引發軍心渙散,甚至給蒙古勢力可乘之機,造成邊疆防線崩潰,後果不堪設想。

“喪標,‘納糧開中’雖為良策,卻早已積弊叢生。”朱高熾語氣沉穩,目光掃過在場的鹽運司官員,“鹽引製度本身存在極大弊病,尤其是權貴階層利用特權侵占鹽引,導致真正往邊關運糧的商賈拿不到鹽引,反倒是那些不費吹灰之力的權貴,靠著鹽引大肆謀利,‘納糧開中’早已名存實亡。”

他的話剛落,兩淮鹽運使李成謙便忍不住上前一步,躬身對朱標說:“太子殿下,胖殿下所言極是!兩淮鹽區近年便有此亂象——不少勳貴通過關係,從戶部‘預支’鹽引,卻從未往邊關運過一粒糧。”

“這些勳貴要麼是憑借祖上軍功世襲的爵爺,要麼是後宮嬪妃的親屬,仗著與朝堂的牽扯,隻需派管家到戶部遞一張帖子,便能輕鬆拿到數百甚至數千引鹽引,全程無需核驗運糧憑證,更不用承擔任何風險。”

“他們拿著鹽引到鹽場取鹽時,還會借著‘皇親勳貴’的身份,要求鹽場以低於官價三成的價格交付,鹽場官員忌憚其勢力,根本不敢反抗。拿到食鹽後,他們又聯合各地的鹽商,壟斷當地食鹽市場,將鹽價抬高到官價的兩倍甚至三倍賣給百姓——尋常百姓買一斤鹽的錢,幾乎夠一家人吃兩天粗糧,可他們卻靠著這層層盤剝,短短幾年就攢下萬貫家財,府中良田千頃、奴仆成群。”

“反觀那些真正實心實意往邊關運糧的商賈,日子卻過得苦不堪言。他們要雇民夫、租騾馬,冒著風沙雨雪穿越千裡戈壁,有的糧隊還會遭遇盜匪劫掠,損耗過半;好不容易將糧食運到邊關,拿到衛所開具的倉鈔,再趕到南京戶部兌換鹽引時,卻要麵對無儘的拖延——戶部官員要麼說‘鹽引額度已空’,要麼以‘手續不全’為由刁難,往往要等數月甚至半年才能拿到鹽引。”

“更有甚者,等商賈終於拿到鹽引趕到鹽場時,鹽場的存鹽早已被勳貴們搶先支取一空,隻能空手而歸。這些商賈前期投入的本錢全打了水漂,有的還欠了高利貸,最後隻能變賣家產還債,甚至有人走投無路,隻能逃到外地當流民。長此以往,願意往邊關運糧的商賈越來越少,兩淮鹽區的‘納糧開中’幾乎成了空殼,邊關的軍糧儲備也日漸空虛,再這麼下去,遲早要出大問題啊!”

蘆台鹽運使張文華也緊跟著補充:“李大人說的沒錯!蘆台鹽區更甚,去年有個姓王的勳貴,仗著兄長在朝中的勢力,連衛所的倉鈔都沒辦,隻托人給戶部遞了張字條,就一次性從戶部拿走了三千引鹽引。按‘納糧開中’的規矩,三千引鹽引需對應往邊關運送五千石糧食,可他最後隻讓家丁拉了幾十石發黴的陳糧,象征性地送到離邊關還有百裡的驛站,便算交差了,衛所官員礙於太傅的麵子,竟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簽了字。”

“他拿到鹽引後,直接派管家帶著家丁接管了蘆台鹽場的三個主要鹽倉,將官鹽全部控製在自己手裡,不許鹽場再給其他商賈發鹽。尋常百姓想買平價官鹽,根本連鹽倉的門都進不去,隻能從他手下的鹽商手裡買鹽——他把鹽價抬到了每斤三十五文,是官價的三倍還多,不少百姓買不起鹽,隻能吃淡食,甚至有人因為長期缺鹽病倒。”

太子標臉色頓時一沉。

王姓勳貴?

難不成定遠侯王弼?


最新小说: 沉睡億萬年,蘇醒即無敵 婦女之友的尬萌修煉 哀牢山筆錄 巫師:滿級天賦,從零環戲法開始 阜寧風雲之前逆襲傳奇 一念成魔 雷祖駕到:百鬼退散!總裁請放心 用忍術搞諜戰,過分了吧 同居後,空姐對我以身相許 重生2010:從投資小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