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溫室大棚!熾熱與焦急!_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 > 第579章 溫室大棚!熾熱與焦急!

第579章 溫室大棚!熾熱與焦急!(1 / 1)

慶功宴過後,朱高熾便立刻投入到高產糧種的培育工作中。

他特意選了皇宮外的禦田作為試驗田,這片土地土壤肥沃,又臨近水源,最適合作物生長。

每日天剛蒙蒙亮,朱高熾便帶著朱雄英、李景隆與徐增壽來到禦田,有時甚至會在田邊的臨時院落裡過夜,全程盯著培育的每一個環節。

為了讓土豆、紅薯、玉米等美洲作物適應大明的氣候,朱高熾還想出了一個“奇招”——借鑒後世的溫室大棚技術,讓人從棲霞鎮工業區調來大量透明玻璃,在禦田上搭建了十幾座溫室。

這些大棚用木架支撐,頂部和四周鋪滿玻璃,既能擋住寒風,又能讓陽光充分照射了進來,棚內還設置了炭火盆調節溫度,即便遇到降溫或陰雨天氣,也能保證作物生長所需的溫度。

“高熾,你這‘玻璃屋子’真能行?”朱雄英第一次見到溫室大棚時,好奇地圍著大棚轉了好幾圈,伸手摸了摸冰涼的玻璃,“把作物關在裡麵,不會悶壞嗎?”

朱高熾笑著解釋:“放心,我在棚邊留了通風口,既能保溫,又能透氣。美洲那邊氣候溫暖,這些作物怕凍,有了溫室,冬天也能育苗,明年開春就能直接移栽到田裡,能省不少時間。”

除了搭建溫室,朱高熾還從戶部調來了兩百餘名經驗豐富的農官,將他們分成播種組、澆水組、施肥組和記錄組,各司其職。

播種組負責按照不同作物的要求,控製播種深度和間距,比如玉米要種得深些,土豆則要帶著芽眼淺埋;澆水組根據土壤濕度調整澆水量,避免作物爛根;施肥組專門研究適合美洲作物的肥料,用腐熟的秸稈和人畜糞便混合製成有機肥;記錄組則每天記錄作物的生長情況,從發芽時間、株高到葉片數量,都詳細記錄在冊子上,以便後續總結經驗。

在朱高熾的統籌下,禦田的培育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

每天清晨,農官們都會準時來到田邊,按照分工開始忙碌,溫室大棚裡更是一片生機——玉米已經長出了嫩綠的幼苗,土豆的芽眼冒出了白色的芽尖,紅薯藤順著架子慢慢攀爬,連最嬌貴的辣椒,也長出了細小的葉片。

李景隆與徐增壽雖然不懂耕種,卻也每天跟著幫忙,有時幫農官搬運肥料,有時協助記錄數據,忙得不亦樂乎。

沒人敢屍位素餐、敷衍了事,畢竟所有人心中都清楚,這批高產糧種對大明意味著什麼——它是水師將士闖過風暴、熬過疾病,甚至付出性命才從美洲帶回的“救命糧”,是能讓中原千萬饑民不再啃樹皮、不再易子相食的希望,更是穩固大明社稷、讓王朝長治久安的根基。

若是有人敢在培育中敷衍,或是因疏忽導致糧種受損,不僅會辜負陛下與太子的信任,更會成為延誤百姓生計、阻礙國家發展的罪人,輕則丟官罷職、流放邊疆,重則可能株連家族,落下千古罵名。

再者,朱高熾親自坐鎮禦田,每日緊盯培育進度,農官們更不敢有半分懈怠,隻想著全力以赴做好每一步,確保糧種能順利培育成功,既是為了大明百姓,也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前程與性命。

朱元璋與太子朱標也時常抽出時間,親自到禦田視察。

每次來,老朱都會徑直走進溫室大棚,蹲在田邊,小心翼翼地撥開玉米苗,仔細觀察幼苗的長勢,眼神裡滿是熾熱與焦急。

“高熾,這玉米啥時候能長熟?朕看著這小苗,就想著百姓能早點吃上飽飯。”有一次,老朱指著玉米苗問道,語氣中帶著急切。

太子朱標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各地的賑災糧已經快見底了,若是這些糧種能早點推廣,就能少餓肚子。”

朱高熾卻顯得十分沉穩,他從農官手中接過厚厚的記錄冊,翻開其中幾頁,指著上麵密密麻麻的數據說道:“皇爺爺,喪標,彆急。不同作物的生長期不一樣,咱們得按規律來。就說玉米,它的生長期大約需要三個月,現在剛種下一個月,幼苗剛過膝,再過兩個月就能抽穗成熟,收獲第一批種子。”

他又翻到另一頁,指著土豆的生長記錄繼續說:“土豆的長勢比玉米快些,咱們用的是帶芽眼的塊莖播種,現在已經長出藤蔓,地下應該開始結小土豆了,再過一個半月左右就能挖收。不過土豆怕澇,最近得盯著農官控製澆水量,可不能讓薯塊爛在土裡。”

“還有紅薯,”朱高熾的手指落在紅薯的記錄欄上,語氣帶著幾分篤定,“紅薯是藤蔓作物,現在藤蔓已經爬滿了架子,咱們特意留了些分枝壓條,既能增加產量,也能培育新的種苗。它的生長期稍長,得三個半月才能收獲,但勝在適應性強,到時候收獲的薯塊,一部分留種,一部分還能先讓宮裡和京郊百姓嘗嘗鮮,讓大家先見識見識這美洲作物的好處。”

他合起記錄冊,目光誠懇地看向朱元璋與朱標:“現在最重要的不是趕速度,而是把每種作物的生長習性、培育要點都摸透——什麼時候該澆水、什麼時候該施肥、遇到病蟲害該怎麼治,這些都得總結成詳細的手冊,將來推廣到各地,農官們才能照著做,確保種活、種好。若是現在急於推廣,各地農官沒經驗,要麼種不活,要麼產量上不去,反而浪費了珍貴的種子,也辜負了水師將士的犧牲。等咱們收獲第一批種子,明年開春再在應天、鳳陽這些離京城近的地方先試點種植,後續再逐步推廣到全國,這樣才穩妥。”

老朱聽後,雖仍有些急切,卻也明白朱高熾的顧慮,點了點頭說道:“你說得對,是咱太心急了。這事你做主,咱不催你,隻求你務必把這些糧種培育好。”

隨後,他又叮囑隨行的戶部官員:“高熾要什麼物資,你們都要儘快調配,不能耽誤了培育工作。”

日子一天天過去,禦田的作物長勢越來越好。

溫室大棚裡的玉米長到了一人多高,頂端抽出了紫紅色的雄穗;土豆的藤蔓覆蓋了地麵,撥開土壤就能看到一串串褐色的土豆;紅薯藤上結出了細小的塊根,南瓜也開出了黃色的花朵。

農官們每天記錄的數據都在變好,所有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有一次,李景隆在溫室裡幫忙澆水時,不小心碰掉了一朵南瓜花,心疼得直跺腳:“這花要是結了瓜,就能多收一個南瓜,可不能再這麼毛躁了。”

徐增壽笑著打趣他:“以前在軍營裡揮刀斬將都不怕,現在碰掉一朵花倒慌了神,看來你是真把這些糧種當寶貝了。”

李景隆認真地說:“這可不是普通的作物,是能救百姓命的寶貝,當然得小心伺候。”

朱高熾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也鬆了口氣。

他知道,隻要順利收獲第一批種子,明年的推廣工作就能順利展開。

到那時,這些高產糧種將在大明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無數百姓將因此擺脫饑饉,大明的根基也將更加穩固。

而他與朱雄英、李景隆、徐增壽等人的努力,也終將在曆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這天傍晚,夕陽灑在禦田的溫室大棚上,玻璃反射出金色的光芒。

朱高熾站在田邊,看著忙碌的農官們,又看了看身邊的朱雄英等人,笑著說道:“再過兩個月,我們就能收獲第一批糧種了。等到明年開春,這些作物就會種遍大明的每一片土地,百姓們再也不用餓肚子了。”

朱雄英等人紛紛點頭,眼中滿是期待——他們知道,一個屬於大明的“糧食盛世”,即將到來。


最新小说: 港綜:我的悟性逆天 我的開掛人生1356 港片:我不是軟蛋,大嫂至愛 紅樓:開局敢死營,我軍功封王 褻瀆之鱗 被家族拋棄後,我在北境搞黑科技 末世:摸腹肌回檔?請大膽往前死 廢柴少女:無相道途逆九天 玄幻:開局極境係統,一路橫推 吞天大聖,我能吃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