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不斷攀升,現場的氣氛也越來越熱烈,連風穿過溫室的聲音,都像是在為這場豐收歡呼。
又過了約莫一個時辰,書吏看著賬本上的數字,激動得麵色漲紅,聲音都帶著哭腔:“十石了!陛下,已經十石了啊!”
十石!這個數字像一道驚雷,在溫室裡炸開!
所有人都心頭一顫,隨即更加癲狂地忙碌起來——要知道,十石已經是南方水稻最高產量的三倍!
換句話說,若是將種植水稻的田地改種土豆,大明的糧食產量將瞬間翻三倍,往後再也不用擔心旱災、水災導致的糧荒,百姓再也不用忍饑挨餓!
但這還不是結束——此刻,這塊一畝的試驗田,甚至隻刨了一半!
朱元璋的眼睛已經紅了,他攥著鋤頭,惡狠狠地對著眾人喊道:“挖!接著挖!今日咱們就挖到底,看看這土豆到底能產多少!”
他要親手向所有人證明,這土豆就是拯救大明的“糧食神器”,是上天賜予大明的禮物。
鄭清之等翰林院老臣早已沒了往日的審慎,此刻都像傻了一般,機械地幫著稱重、記錄,臉上卻忍不住咧嘴傻笑——他們畢生鑽研經史,從未想過有生之年能見證如此顛覆認知的場景,這土豆的產量,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又過了一個時辰,書吏再次顫聲報道。
“十二石了!”
“十五石了!”
……
土豆還在源源不斷地從土裡被刨出,草席上的“土豆山”越來越高,幾乎要沒過人的膝蓋。
地裡麵的官員們也越挖越興奮,每刨開一處土包,都能收獲一串土豆,顆顆飽滿,讓人目不暇接。
朱元璋已經有些支撐不住了,他下意識地捂住心口,隻覺得心跳得飛快,幾乎要從嗓子眼裡跳出來——這產量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讓他既激動又難以置信。
但他依舊沒有停下,而是咬著牙,繼續刨著土裡的土豆。
隨著書吏再次報出一個數目,在場所有人都徹底瘋狂了:“二十石!整整二十石啊!”
書吏再也忍不住,直接跪倒在地上,淚流滿麵地哭嚎起來——畝產二十石的糧食,這在曆朝曆代都是不敢想象的奇跡,如今卻真實地發生在眼前!
朱元璋徹底瘋了,他扔掉鋤頭,不管不顧地衝進田裡,雙手直接插進泥土裡,笨拙卻急切地刨著土豆。
他要親手觸摸這份奇跡,要親眼看看,這土豆的產量到底能高到什麼程度。
一串又一串的土豆被他刨出來,沾了滿手的泥土,他卻毫不在意,看著掌心沉甸甸的土豆,淚水竟不自覺地溢出了眼眶——他想起了早年饑寒交迫的日子,想起了無數因饑荒死去的百姓,如今有了這土豆,大明的百姓再也不用受那份苦了!
眼見皇帝陛下都親自動手,鄭清之等文臣學士再也顧不得什麼禮儀體麵,紛紛衝進田裡,有的用手刨,有的用鋤頭挖,哪怕手上沾了泥土、衣袍被弄臟也毫不在意。
在他們眼中,此刻刨的早已不是普通的土豆,而是足以改變大明國運、拯救萬千百姓的糧食神器!
收獲還在繼續,書吏的聲音始終沒有停下。
“二十二石!”
“二十四石!”
“二十八石了!”
每一個數字的報出,都像是一次驚雷,震撼著在場所有人的心神。
終於,當最後一株土豆秧被刨完,書吏看著賬本上的最終數字,深吸一口氣,用儘全身力氣喊道:“三十石!陛下!整整三十石啊!”
聲音戛然而止,整個溫室瞬間陷入了短暫的寂靜。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怔怔地看著草席上那座小山般的土豆,看著書吏手中的賬本,仿佛還沒從這巨大的驚喜中回過神來。
朱元璋一屁股坐在泥地裡,龍袍上沾滿了泥土,汙濁不堪,卻笑得無比暢快:“哈哈哈……三十石!真的是畝產三十石啊!朕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他的笑聲裡帶著激動,帶著釋然,更帶著對大明未來的無限期許。
太子標也癱坐在地裡,臉上似哭似笑,淚水順著臉頰滑落:“這世間怎會有如此高產的糧食作物?為何先前曆朝曆代都無人發現啊?這是……這是足以讓天下百姓都吃飽肚子的社稷神器啊!”
他此刻終於明白,朱高熾帶回的不僅是糧種,更是大明的未來。
鄭清之捧著一顆土豆,手指輕輕摩挲著表皮,竟是哭得稀裡嘩啦:“畝產三十石……這要是早幾十年出現,多少百姓能不用在寒冬裡餓死凍死?多少家庭能不用妻離子散?這可都是糧食,都是人命啊!”
他畢生信奉“民為邦本”,此刻親眼見到能讓百姓飽腹的糧食,心中的激動與感慨再也抑製不住。
一時間,溫室裡的眾人神態各異——有人放聲大笑,有人默默流淚,有人互相擁抱,有人跪地叩拜,但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難以掩飾的巨大喜悅。
陽光透過玻璃灑在眾人身上,也灑在堆成小山的土豆上,仿佛為這曆史性的一刻,鍍上了一層溫暖而神聖的金光。
朱高熾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也滿是欣慰——他知道,從這一刻起,大明的“糧食盛世”,真的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