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天下沸騰!流民的希望之地!_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無雙好聖孫,請老朱退位 > 第612章 天下沸騰!流民的希望之地!

第612章 天下沸騰!流民的希望之地!(1 / 1)

得到老朱與朱標的全力支持後,朱高熾不敢有半分懈怠,第二日便召集戶部、兵部與通政使司的官員,在東宮偏殿商議遼東移民計劃的籌備事宜。

他將自己擬定的方案逐條拆解,與官員們敲定細節——從北方三省招募點的設置,到護送軍隊的調度,再到遼東安置村落的建設進度,每一項都明確責任人與時間節點,確保計劃能有條不紊地推進。

籌備工作中,最關鍵的一步便是昭告天下。

畢竟移民之事關乎萬千百姓,隻有讓天下人清楚知曉朝廷的政策與福利,才能吸引更多無地農戶與流民主動前往。

幾日後,通政使司按照朱高熾與朱標的商議,將遼東移民的國策以皇榜形式張貼在全國各州府縣衙的顯眼處,同時讓驛站快馬將消息傳遞到偏遠州縣,確保每一處都能知曉這樁關乎民生的大事。

皇榜上的內容清晰明了,字字句句都說到了百姓心坎裡:遼東地域遠比江南三府加起來更廣闊,雖冬季氣候稍寒,卻有連片的黑土,肥沃得能攥出油脂,且水源充足、河流縱橫,極適宜種植從美洲帶回的土豆、玉米等高產糧種——這些糧種耐旱耐貧瘠,生長周期短,畝產遠超傳統粟米、高粱,隻要百姓勤勞耕種,哪怕是剛學會農事的新手,也能輕鬆實現糧食自給,不用再擔心餓肚子。

朝廷為遷徙百姓專門擬定三大福利,條條實在、毫不含糊:

其一,凡自願遷往遼東的百姓,無論男女老幼,每戶可分得二十畝良田,且土地所有權永久歸其所有,朝廷會統一發放地契,此後無需向官府或地主繳納任何田租,種出的糧食全歸自家支配;

其二,免除五年賦稅,不僅不用繳糧,也不用納銀,且頭三年由朝廷免費提供足量的土豆種薯、玉米種子,確保播種無憂,同時贈送鐵犁、鋤頭、鐮刀等全套農具,連翻地、收割的工具都不用百姓自己籌備;

其三,朝廷已在遼東遼陽、沈陽等核心區域提前建好安置村落,房屋雖不奢華卻堅固保暖,門窗、灶台一應俱全,百姓抵達後即可拎包入住,無需風餐露宿;從出發地到遼東的沿途,朝廷會每五十裡設一個驛站,免費提供口糧、熱水與禦寒衣物,還配備郎中與藥材,避免百姓因饑寒、疫病掉隊,同時派精銳軍隊全程護送,防備沿途匪患與外夷襲擾,確保一路安全。

消息如同長了翅膀,短短幾日便傳遍大明各地,瞬間引發天下沸騰。

在山東兗州府的流民聚集地,幾個衣衫襤褸的漢子圍著識字的秀才,聽他念完皇榜內容後,當場便紅了眼眶。

一個名叫王二的漢子,此前因家鄉遭旱災,田地顆粒無收,帶著妻兒逃荒至此,靠乞討度日,聽聞能分到屬於自己的田地,他激動得聲音發顫:“二十畝地……還免五年稅?朝廷還管吃管住送農具?這不是做夢吧!”

旁邊的流民也紛紛附和,有人當即決定:“俺們在這乞討也是餓死,不如去遼東拚一把,好歹能有自己的地,讓娃們不用再跟著受苦!”

河南開封府的佃戶們得知消息後,更是連夜聚集在一起商議。

佃戶李老栓租種地主的三畝薄田,每年收成的七成要交給地主,剩下的連全家溫飽都難以為繼,如今聽聞遼東有免費的田地,他拍著大腿道:“俺活了五十歲,就盼著能有一塊自己的地!就算遼東冷點怕啥?有糧種有農具,俺們有的是力氣,肯定能種出糧食來!”

不少佃戶都與他想法一致,紛紛決定去官府登記,哪怕要走幾千裡路,也要去遼東尋一條活路。

陝西西安府的百姓,常年受旱災與土地貧瘠之苦,得知消息後,街頭巷尾都在討論移民之事。

一個剛失去田地的老農,拉著去登記的兒子反複叮囑:“到了遼東,一定要好好種地,把家安下來,將來俺也過去,再也不用在這守著破地餓肚子了!”

連一些原本猶豫的百姓,在看到鄰居們紛紛報名後,也動了心——畢竟對他們而言,能擁有屬於自己的耕地,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是這輩子最大的夢想。

不僅是北方三省,江南、湖廣等地的無地遊民也動了心思。雖然江南環境好,但土地多被地主掌控,普通百姓想租到良田難如登天,聽聞遼東有如此優厚的政策,不少人也決定前往。

蘇州府的一個年輕工匠,手藝不錯卻沒本錢開店,聽聞遼東需要工匠建設工坊,他笑著說:“去遼東不僅能有地種,還能靠手藝賺錢,這不比在這給人當學徒強?”

各地官府的登記點前,短短半日就排起了蜿蜒數裡的長隊——從清晨天不亮開始,就有百姓揣著身份證明往登記點趕,到了晌午,隊伍從府衙門口一直延伸到街角,連周邊村落的百姓都推著獨輪車、牽著孩子趕來,生怕晚了就沒了名額。

排隊的百姓們攥著戶籍文書或地保開具的身份證明,眼神緊緊盯著登記台,時不時往前探著身子,急切地向值守官員詢問:“官爺,啥時候能出發去遼東啊?”

“咱們走哪條路?會不會經過俺老家,俺想順便接下老娘”“到了遼東就能直接住房子、領農具不?”

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抑製不住的期待與欣喜,連眉宇間的疲憊都被對未來的憧憬衝淡了。

隊伍裡,有的人家已經提前收拾好了簡單的行李——用粗布包裹著幾件換洗衣物、幾雙布鞋,有的還帶著自家織的薄毯,說“早收拾好早省心,啥時候出發啥時候就能走”;有的百姓則自發組織起來,同村或同鄉的人聚在一起,互相約定“到了遼東也住一塊,種地能搭把手,遇事也有個照應”,甚至有人已經開始商量路上誰負責照看老人、誰幫忙看管孩子,連沿途的照應都提前規劃妥當。

消息傳回金陵,朱高熾看著各地上報的登記人數,心中滿是振奮。

短短半個月,北方三省的報名人數就突破了五十萬,加上其他地區的百姓,總人數已近八十萬。

朱元璋與朱標得知後,也十分欣慰——原本他們還擔心百姓不願遠離故土,如今看來,對“擁有自己耕地”的渴望,早已超過了對家鄉的眷戀。

朱高熾知道,這隻是個開始。

隨著第一批移民順利抵達遼東,隨著他們在遼東安家落戶、收獲糧食的消息傳回內地,定會有更多百姓願意前往。

而這源源不斷的移民,不僅能徹底解決遼東的人口難題,還能緩解北方三省的人地矛盾,為大明的長治久安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時的奉天殿內,朱元璋看著各地送來的奏報,笑著對朱標與朱高熾說:“沒想到這移民之事,竟能得到百姓如此響應。”

“看來百姓要的,不過是一塊能種出糧食的地,一個能安穩生活的家啊!”

朱標與朱高熾紛紛點頭,他們知道,這樁關乎大明未來的國策,已在百姓的期待中,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最新小说: 紅色狙擊培訓學校的女校長 禁區之外:開局解鎖文明火種 唯一真神 我以抄經得長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祭壇獸武 我在三國當鍵盤俠 快穿:當心機女配拿了攻略劇本 魔門聖女懷身孕,爹是百歲老雜役? 全員攻略:是誰老婆還不一定呢! 穿越60我的簽到係統能爆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