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第一次真正的大高潮,卻在第21集到來,因為從這一集開始,一場名滿夏州,流傳千古的戰役即將打響,那就是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自然就是三國時期北方兩個最強大的軍閥袁紹與曹操之間的曠世戰爭!
為什麼說是流傳於千古,因為這場戰役是經典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
曹軍兵疲糧缺,袁軍的兵力遠勝於曹軍。
曹操的謀士荀彧認為此時曹軍以弱敵強,退兵會被袁軍乘勝追擊,必須出奇製勝!
曹操采納了荀彧的良策,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
最後結果就是,袁紹因為內部不和,又驕傲輕敵,屢次拒絕部屬的正確建議,一再喪失良機,最終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全軍潰敗!
“我靠!”
“荀彧太強了吧!”
“最強謀士!感覺比郭嘉還要強!”
“曹操能夠接受建議,袁紹就接受不了!”
“這戰爭場麵,臥槽尼德啊,長安究竟花了多少錢拍這部電視劇?!”
“這特效……”
……
在官渡之戰播出之際,第一次,萬千夏州觀眾被《三國演義》這部劇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震撼無以複加。
有些古代常識的觀眾們都清楚,在古代,很多兵力的數字都是有虛報的,譬如說袁紹令三軍速發官渡,將大軍七十萬,東、西、南、北四麵安營。
可比較靠譜的數字,經過後世的研究,最後確定的數字大概是這樣的,袁紹軍約110000人,曹操軍約20000人。
這一戰,林秋真的用了十幾萬的群演,完成了夏州史無前例的史詩級戰爭場麵拍攝!
再加上長安的後期特效,導致這場官渡之戰的畫麵,絕對是電影級彆的,前所未有的震撼。
不說這一整部電視劇,光是將這幾集拿下去放到院線大熒幕上去,這些觀眾們都100%願意買單。
也就是從官渡之戰這個劇情開始,《三國演義》從神作的位置,開始漸漸往上攀升!!
成為夏州經典,甚至是世界經典!
……
九州世界。
對於夏州的曆史這些九州民眾本身就知之甚少,而這場官渡之戰,則是將夏州的古代戰役還有謀士在古代戰役中發揮的作用展現的淋漓儘致,讓無數九州的觀眾完全沉醉在了夏州的曆史世界之中!
不同州,不同文化,不同曆史。
對於這些不同的文化與曆史,其實對於每一個觀眾而言都一定會保持著好奇,就說是海外的曆史,夏州人都會感興趣,更彆說是夏州如此璀璨,如此迷人的曆史。
在西方,呂布,關羽,曹操這些名字,儼然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隻不過,全九州的觀眾們都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三國演義》最最具有知名度的一個角色,一位謀士,還沒有登場!
……
話說官渡之戰結束之後,曹操以少勝多,接著平定遼東,經過七年艱苦征戰,終於統一了北方!
而那首經典的《觀滄海》,就是在歸途之時,站在渤海之邊一塊碣石上,望著洶湧大海,回顧往昔所做!
隻可惜的是,在這場曆經七年的征戰中,一位在觀眾中擁有著不俗人氣的謀士郭嘉,不幸病故,享年三十八歲,史書上稱郭嘉為“才策謀略,世之奇士”,而郭嘉配得上這樣的讚譽。
“哎,這就是古代啊。”
“真的是,這些刀子猝不及防,卻又那般令人痛心。”
“古代的醫療條件太差了,真沒辦法,古代四十多歲就能夠稱之為老了,所以經常會看到很多古代女人十幾歲就生了娃,可是沒有辦法看到四世同堂這樣的景象。”
“曹操統一北方,孫權占據江北,劉備這個不爭氣的,還在到處跑……”
“真的,曹操有郭嘉,荀彧,孫權有周瑜,劉備真的缺個腦子。”
不少觀眾這般歎息道。
劉備從第一集開始,就倆字——投奔。
投奔完這個,混不下去了,投奔另外一個。
再混不下去了,再找人投奔。
終於在第25集,劉備醒了,他知道要搖人了!!
“瑪德!你可算知道了!”
觀眾們恨得牙癢癢,劉備,關羽,張飛,幾個人加在一塊湊不出一個謀士的腦子。
劉備來到水鏡山莊,與司馬徽,也就是水鏡先生相見,並邀其出山相助,可司馬徽卻道出這樣一句話:
“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伏者,臥也,所以伏龍即臥龍,都是隱伏於野。
隻不過這二人,不深入了解曆史的觀眾實在是不認識!
求賢若渴的劉備,前往隆中求賢,這個時候不管是劉備還是屏幕前的萬千觀眾都沒有意識到,他們這次求的賢,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三顧茅廬?”
“劉備不得不說,還是能拉的下身段的。”
“這諸葛亮,感覺是個很重要的角色啊。”
“肯定的,這麼多筆墨刻畫,而且又是這個節點,肯定是劉備崛起的關鍵。”
觀眾們議論紛紛的同時,劉備三次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即便關羽,張飛都很是不悅,可劉備依舊堅持選擇這麼做!
終於,劉備見到了諸葛亮。
此時的諸葛亮,午睡初醒,可其外貌第一眼,就驚豔了觀眾!
身長八尺,麵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持羽扇。
一看就是一幅仙風道骨的高人模樣!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