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擺手,“孩子,看得出來你是真關心我們。老朽謝謝了。”
“種地交糧,天經地義的規矩,自古以來就是如此。你還小,不懂的。”
感覺到被人輕視,小蓉兒氣得漲紅了臉,大聲反駁道:“自古以來就對嗎?我偏不信!”
“憑什麼朝廷跟人打仗,要抓百姓當壯丁?還要發動徭役,讓百姓前去運糧搬東西?還要加各種賦稅。”
“最後打贏了好像也沒給大家分東西吧?”
“打仗流血,百姓出錢出力甚至還得賣命,最後戰功、封爵、好處全都是朝廷官府的,跟百姓沒有半分關係。這分明就是欺負人呢!”
“這樣的狗屁規矩,哪怕是上千年都是如此,那也是欺負人!”
這個……
眾人被眼前的年輕人說的啞口無言。
小蓉兒越說越氣,指著眾人訓斥道:“你們口口聲聲說我小不懂事,可你們好像還不如我。”
“一個個白長這麼大年紀了,明明是規矩錯了,你們還不覺得,甚至還拍手叫好……什麼自古如此?錯了就是錯了!”
“錯了不敢承認,被人欺負了也不敢反抗,這樣的規矩我才不要學!”
說完,拉著黃易,氣哄哄的走了。
留下一眾犁地的呆立當場。
良久之後,那老者長歎一聲:“關中果然不同,一個年輕人都有這般見識,跟他比起來,老朽空活百歲。”
有人小聲說道:“三叔,他們是關中的密探吧?咱們……”
老朱狠狠的瞪了一眼,訓斥說道:“人家罵得一點沒錯,你就這點出息?今日之事,誰也不許說出去!”
有人忍不住附和道:“倘若那孩子說的是真的,那關中或許真的跟大明不同。”
……
離去的路上,黃易一直沒開口,就這麼看著女兒生氣。
直到小蓉兒主動開口詢問,“爹爹,你早知道對不對?”
黃易笑了笑默認了。
“可這是為什麼?我們明明是為了救他們,他們怎麼這麼冷漠?”
黃易歎息道:“兩個字——無知!”
“蓉兒,你能跟他們講大道理,不是因為你懂得多,而是從小我這樣教你的。”
“他們不同。他們世代耕種,一個村未必有個識字的,沒人跟他們講道理,單靠自己反思,很少有人能想明白大道理。”
“還有就是習慣了,他們給人當順民百姓習慣了,早已忘了反抗。”
忘了反抗?被人剝削到吃不飽、快餓死了也不反抗?小蓉兒表示不理解,更不認同。
黃易嗤笑道:“是啊,這就是習慣的力量。當年蒙元讓百姓走投無路,才有人站起來反抗,後來大家都起來反抗,朱皇帝就是這麼起家的。”
“可你看看現在?才二十來年,朱重八做了皇帝以後呢?他也開始教百姓安居樂業、順從朝廷,誰敢反抗就是誅九族。慢慢的,人們就又習慣了。”
小蓉兒皺眉問道:“爹爹,那要這麼說,我們拿下洛陽也救不了他們?根本沒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