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笑著說道:“因為咱們大家都是零售的小買賣人,官府隻對大買賣收稅,而那些大買賣一般都是源頭作坊,比如鹽鐵礦、布匹作坊等等,這些作坊一般都是官辦,所以大家見不到官府下來收稅。”
“在作坊生產出來大批貨物,向外定價批發的時候,利潤裡麵有兩成就是要交的賦稅。”
眾人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就比如我去羊毛作坊購進的羊毛布,一匹布三十文,這是批發價,我加價十文零賣出去。”
“也就是說工廠定價的三十文裡,利潤大概也是十文,這十文錢有兩文上交官府,作為交易稅?”
黃易撫掌稱讚道:“不錯,正是這個道理!這位大哥說的一點也沒錯。”
老朱吹著胡子批評道:“亂彈琴!既然要收交易稅,那就應該所有交易都收稅,為何隻收取官辦的,不收取民辦的?這樣豈不是往外撒銀子?”
眾人一聽這話,全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向了老朱。
“喂,老丈,您怎麼胳膊肘往外拐呢?您女婿也是做買賣的,照你這麼說,你還盼著官府跟他收錢嗎?”
“沒錯,依我看這老丈在江南說不定是當大官的,所以開口就是幫朝廷說話。”
……
老朱這是惹了眾怒了,大家都是零售商,當然不希望多交稅,所以原本對老朱的恭維畫風一轉,全都變成了批判。
黃易連忙上來拱手道歉,“對不住,實在對不住,我家老爺子以前在朝廷戶部任職,所以不太懂關中這邊的風氣,勿怪,勿怪!”
隨即他又朝老朱解釋道:“大多數百姓做買賣、或者在家裡做個工藝品出來換點零花錢,都是為了補貼家用。就比如人家辛苦編個筐到集市上賣,本就是為了養家糊口,官府再上去收人家兩成交易稅?這不是搶百姓口糧嗎?與強盜何異?”
老朱聽出了話裡的指桑罵槐,臉上黑了下來。
黃易接著說道:“關中這邊收稅可不是為了賺老百姓的錢,也不是為了充盈國庫防災。”
“這邊的策略是藏富於民,若有災荒,比如旱災、水災之類的,朝廷會朝百姓募捐銀子,而不是從上往下的撥款,這樣可以杜絕層層搜刮的貪腐。”
“既然藏富於民,那自然是收稅夠用即可,不能多收。”
“從源頭收兩成的交易稅,可以給所有官員開薪俸,同時官府還有專門規劃的公家田畝,雇人耕種,將來也作為口糧發放給各級官員。”
“總之關中的策略根基在於:任何人不得朝百姓伸手要一文錢!”
老朱冷哼一聲:“哼,冠冕堂皇的官樣文章,若是朝廷無銀應急,關鍵時刻百姓自私不拿,你如何應對?”
黃易哈哈大笑起來,“您老的家鄉如果受災了,您會吝嗇嗎?”
周圍的百姓紛紛聲援,“對呀,你這老丈怎可如此汙蔑我們?咱關中人最為團結互助,豈會看著鄰裡兄弟受災而袖手旁觀?”
“沒錯,也就你們江南朝廷是這樣自私的想法……”
……
老朱再次陷入了圍攻,這次黃易聳了聳肩,意思是看看,這就是民意。
這時有人站出來朗聲說道:“剛才老丈您問過,說是大明好,還是關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