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廠裡開黨委會。
在會議的最後,楊偉提了一個臨時議題。
他道,“這段時間李乾同誌非常辛苦,沒辦法,試飛隊就剩下他一個能飛的。我琢磨了挺長時間了,有這麼一個想法,大家討論一下合適不合適。”
楊偉說道,“我看,是不是針對試飛員提出一項專門的補貼,按照飛行時間來計算。一來可以提高試飛員的積極性,二來嘛,也能改變我廠留不住試飛員的局麵,這第三嘛,部隊的同誌工資的的確確太低了。”
“李乾同誌是正排級乾部,工資還沒有我們車間工人的高,這不妥。”
廠長立即點頭說,“老楊說得對,試飛員的待遇是要改善改善了。除了部隊發的工資,我們廠裡完全可以提供一些專項補貼嘛。試飛員是高技術人員,價值千金,待遇總不能不如我們生產工人。”
“老楊,你具體說一說,大家議一議。”
楊偉立即把設想提了出來,“我個人征求過李乾同誌的意見,他提了一個很實在的方案,原則是多勞多得,按飛行小時裡計算補貼,比如飛一個小時給3到5塊錢的補貼。這也符合我們按勞分配的大原則。”
各委員們紛紛發言,沒有不同意的。
整整72架戰機的出口訂單能定下來,李乾立了汗馬功勞,給飛行補貼非常應該,再說了,現在廠裡經費足得很,完全不用為錢發愁了。
即便是有個彆人覺得不合適,也不會為了公家的錢去得罪那麼年輕的一等功臣。
會議形成決定,針對試飛員提出了飛行補貼,每飛行一小時按3.5元的標準進行補貼,不足一小時按一小時計算。
與會眾人誰都想不到,他們單純為改善本廠試飛員待遇的飛行補貼,會很快成為全軍的標準。
吸引大批飛行員積極訓練的、著名的“拉杆費”製度的雛形提前問世了。
試飛員是軍人,軍人也是人,有家庭、要生活,在當前的製度下,軍人待遇低得可憐,義務兵月津貼區區8塊錢。
哪怕像李乾這樣的正排級乾部,月工資僅能勉強維持一個家庭的開支,想要過得很好是不可能的。
李乾的家庭經濟情況很不理想。
爺爺也好、父親也罷,從部隊複員後回了原籍務農,麵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
今年初,徽省有個村子搞了包產到戶,全國徹底施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就是這幾年的事情,農村的生產力得到釋放,農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可是,在此之前,一大家子要生活。
最關鍵的是,李乾他爹媽特彆能生!
李乾是老大,他下麵有三個弟弟兩個妹妹,六兄妹!
最小的老六才五歲。
自打李乾上了航校,部隊每個月發的錢,他恨不得全寄回家,這也是他在211廠出事後,擔心被停飛的原因。
停飛了就隻能拿基本工資了。
前些天,家裡拍來電報,短短五個字讓李乾揪心不已——母病住院,父。
母親身體一向不好,這一次病倒住院了。
這些天李乾是竭力控製著情緒進行試飛的,但凡有一丁點機會,他恨不得飛回家看望母親。
兩世為人,戎裝加身,對家裡,尤其是對母親,虧欠的太多太多了。
除了把所有的錢彙回家裡,再做不了更多了。
也正是這個時候,他才發現,這個時代居然還沒有飛行補貼,也就是拉杆費。
當楊偉提出要給試飛員爭取一些專項補貼的時候,李乾毫不猶豫地把以後肯定會出現的飛行補貼製度提了出來。
廠裡出了文件後,非常厚道地從李乾到廠的那天起,補發了拉杆費。
217個小時,李乾一次性拿到了759.5元巨款!
李乾一毛錢都不留下,全部彙給了家裡。
而財務科在計算的時候,紛紛倒抽涼氣,李乾居然在二十五天的時間裡,飛了217個小時,平均每天8.5個小時!
這個強度簡直駭人聽聞!
要知道,部隊的飛行員一年下來的飛行小時都沒有200個小時!
李乾一個月裡的飛行時間超過了部隊飛行員整整一年的量!
如此高的強度,極大地考驗了李乾的身體素質,而廠醫院航醫室的醫生們,卻吃驚地發現,李乾的身體情況居然沒有絲毫的受損!
要知道,有好幾個試飛科目的過載是達到了7個g的,一般來說,今天飛了大過載,飛行員至少要休息一天時間,而李乾連續二十五天,一天都沒落下。
這段時間天公作美,連續一個月的大晴天,給試飛工作提供了相當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