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聞言頓時就有些傻眼了。
他本來還以為參與這次走私的乃是有組織、有預謀的地方大族,這才想要把這些人一網打儘,趕儘殺絕。
卻是沒想到是百姓。
“也對,如今錦衣衛就在江南,若真有人膽敢這麼大規模往海外走私,鐵定是會走漏風聲的。”
“隻有一個個熟悉海邊的百姓,一點一點的往外走私,才能做到如此的悄無聲息。”
朱允熥聽藍武說到這裡,頓時就明白自己之前想差了。
就算自己在這裡把沉香海灣一網打儘了,但隻要海邊的百姓還在,隻要大明的絲綢和瓷器在海外能賣到幾十倍的差價,就一定還會有人鋌而走險的往外走私的。
他們總不可能回去把大明海邊那些漁民和百姓儘數屠戮了。
“我明白了,但國公,咱們也不能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啊!”
朱允熥歎了一口氣,滿是不甘的問道。
“當然不能乾看著!”
“從小了說,咱們今天來這裡的目的就是要摸一摸控製這裡的那個土蠻勢力的底細,等摸清楚之後,咱們或許還有可能把這裡變成朝廷官方的貿易點也說不定。”
“往大了說,咱們下西洋本就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種事的!”
“若是未來徹底放開了海貿,海外絲綢和瓷器的價格定然就會回落,不至於像現在一樣離譜,到時候利潤下降,那些收取百姓手中瓷器和絲綢的海商價格自然也要跟著下降,到時候自然就沒有那麼多百姓鋌而走險了。”
“這和北方咱們和蒙古人展開互市是一個道理。”
“當然北方的長城咱們要繼續建,來這裡進行貿易的那些大明海商咱們也可以試著調查一二,隻不過沒必要讓船隊過來,船隊有自己的行程,這裡的一些小蝦米,還不值得大動乾戈。”
藍武笑著給朱允熥解釋道。
在原本的大明朝,海禁一直存在,北方為了持續打擊蒙古人,長城也一直在建,互市雖有,但也一直斷斷續續,而且規模一直都很小。
這樣的大政之下,有洪武、永樂這兩位強勢的皇帝存在,自然是沒問題的,是能夠持續打擊蒙古人,以及江南士紳集團的。
但隨著朱棣去世後,文官力量開始抬頭,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士紳集團都開始逐步介入到對外走私貿易中去。
這些人不斷發展壯大,最終北方逐漸形成了晉商群體,而南方逐漸形成了江南士紳集團。
這兩方勢力可就不是現在這些來這裡的小蝦米可比的了。
這兩方人馬是嘉靖朝朝堂上最強大的兩股力量,也就是後來的晉黨和楚黨。
而大明最後毀也就是毀在這兩股人的黨爭之上。
大明從嘉靖朝中後期開始的激烈黨派廝殺,其實歸根結底就是這兩股人馬在爭奪中樞的控製權。
藍武很清楚一件事,若是大明不改變原先的策略,依舊延續原來曆史上的政策,那任憑藍武如何折騰,最後一定還會形成這兩股黨派力量相互內鬥、廝殺,甚至引入外敵的局麵。
這是曆史大潮,不是任何一個個人能夠改變的。
畢竟這個世界的底層邏輯其實從來都沒有變過,在和平年代,誰能掌握財權,誰就能掌握話語權。
而到了如今的大明朝,對外貿易,無論是對北方還是對南方,就是來錢最快的途徑,沒有之一。
想要改變這一曆史大勢,隻能改變大明的基本國策,讓大明從一個保守的內向型農耕文明,進化成外向的海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