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白色風暴_二戰那些事兒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2章 白色風暴(1 / 2)

上一回咱們講到,斯大林同誌在克裡姆林宮裡是“大權獨攬,說一不二”,通過一場血雨腥風的“大掃除”,把那些敢跟他叫板的、或者他瞅著不順眼的“老夥計”、“小兄弟”們,基本都給“物理超度”或者發配到西伯利亞的冰天雪地裡“種土豆”去了。整個蘇聯,從上到下,都籠罩在他那“慈父”的“特殊關懷”之下,人人膽戰心驚,隻剩下高呼“斯大林烏拉”這一種聲音。

這國內算是“安定團結”了至少表麵上是這樣),可斯大林這心裡啊,一點也不踏實。自家後院雖然打掃乾淨了,可院子外頭,那可是群狼環伺,危機四伏啊!

雖然1939年跟斯大林簽了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還一塊兒分了波蘭,儼然一副“好哥們兒,有肉一起吃”的架勢。但這兩位“老狐狸”,誰不知道誰啊?那張紙,不過是權宜之計,糊弄鬼的玩意兒。希特勒想的是先穩住東線,騰出手來收拾西邊的英法;斯大林想的是爭取時間,趕緊擴軍備戰,順便在東歐撈點好處。倆人都心照不宣:這“十年有效期”的合約,等哪天用不著了,說撕就撕。

斯大林知道,希特勒在《我的奮鬥》裡早就把蘇聯這片廣袤的土地,視為日耳曼民族未來的“生存空間”,把斯拉夫人看作是“劣等民族”,早晚要拿來開刀。而希特勒也明白,斯大林的共產主義蘇聯,是他稱霸歐洲乃至世界的最大障礙和心腹大患。這兩個意識形態的死對頭,遲早要有一場你死我活的決戰。

所以啊,在希特勒忙著在西線“平a”的時候,斯大林也沒閒著。他要趁著這個寶貴的“戰略緩衝期”,趕緊在蘇聯的西部邊境線上,建立起一道堅固的“東方防線”,儘可能地把戰火擋在國門之外,也為自己爭取更多備戰的時間。

在琢磨西邊那攤子事兒之前,斯大林得先確保自家東邊那一大片漫長的邊境線彆出亂子。那時候,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搞了個偽滿洲國,還賊心不死,時不時地就想往北邊,也就是蘇聯的遠東地區和外蒙古當時是蘇聯的勢力範圍)伸爪子,搞點小動作,試探一下蘇聯的底線。

您還彆說,小日本這膽子還真不小。

1938年夏天,在靠近中蘇朝鮮)邊境的一個叫張鼓峰俄國人叫哈桑湖)的小山包上,日軍和蘇軍就因為一塊有爭議的領土其實就是個不起眼的小山頭),稀裡糊塗地就打了起來。這就是“張鼓峰事件”或稱“哈桑湖戰役”)。一開始,日軍仗著人多,還占了點便宜。但斯大林哪能容忍小日本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撒野?立刻調集重兵,飛機大炮坦克一頓猛揍,硬是把日本人給打了回去,還讓他們簽了個停火協議。這一仗,雖然規模不大,但算是給了日本關東軍一個下馬威:彆惹我,惹毛了,我真打!

日本人挨了一記悶棍,但似乎還沒長記性。第二年,也就是1939年夏天就在蘇德快要簽互不侵犯條約的時候),他們又在外蒙古和偽滿洲國的邊境地區,一個叫諾門罕蒙古語,也叫哈拉哈河)的地方,跟蘇蒙聯軍乾了一票更大的!這次,日本人投入的兵力更多,裝備也更精良,一心想找回場子。

斯大林一看,這還了得?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啊!他立刻派出了他手下的一員猛將——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這位爺後來可是衛國戰爭中響當當的“救火隊長”和“勝利元帥”),帶著飛機坦克大炮,去給日本人好好“上一課”。

朱可夫確實沒讓斯大林失望。他指揮蘇蒙聯軍,在諾門罕地區跟日軍打了一場現代化的大規模立體戰。蘇軍的坦克集群、炮兵火力和空中優勢,把那些還沉浸在“武士道精神”、“白刃衝鋒”幻想裡的日本陸軍,打得是損失慘重,據說連關東軍的精銳師團都給打殘了。這場“諾門罕戰役”或稱“哈拉哈河戰役”),以蘇軍的勝利而告終這場戰役我們放在後麵會單獨說)。

暫時穩住了東邊,斯大林的目光就轉向了西邊那幾個夾在德國和蘇聯之間的波羅的海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這三個國家,在一戰後趁著沙俄帝國崩潰的亂局,好不容易才獲得了獨立。但它們的獨立地位,在兩個強大的鄰居麵前,實在是太脆弱了,就像三隻瑟瑟發抖的小羊,隨時都可能被狼或者熊給叼走。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那份見不得光的《秘密附加議定書》裡,早就把這三個小國劃歸了蘇聯的“勢力範圍”。現在,希特勒正在西邊忙著跟英法“聯歡”,斯大林覺得,是時候把這幾個“到嘴的肥肉”給吞下去了。

他沒有像對待芬蘭那樣直接動武畢竟這仨小國加起來的軍事實力,還不夠紅軍塞牙縫的),而是玩起了更“文明”、也更陰險的“和平演變”的把戲。

第一步:簽“互助條約”,請君入甕。1939年秋天,就在波蘭被瓜分之後,蘇聯分彆向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發出了“友好邀請”,要求它們與蘇聯簽訂所謂的“互助條約”。條約的核心內容是:允許蘇聯在這三個國家境內建立軍事基地,駐紮紅軍部隊。麵對蘇聯紅軍黑洞洞的炮口和陳兵邊境的強大壓力,這三個小國根本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隻能捏著鼻子,含著眼淚,在條約上簽了字。蘇聯的軍隊,就這樣“合法地”開進了波羅的海三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二步:製造“危機”,扶植傀儡。到了1940年夏天那時候法國已經快不行了,希特勒的注意力都在西線),斯大林覺得時機成熟了。他開始指責波羅的海三國政府“違反互助條約”、“進行反蘇活動”、“組織反蘇軍事同盟”。緊接著,蘇聯向這三國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它們改組政府,允許更多的蘇軍進入。

在蘇聯的武力威脅和政治壓力下,波羅的海三國的合法政府被迫垮台。取而代之的,是在蘇聯“指導”下成立的、由當地親蘇分子組成的“人民政府”。

第三步:“人民的選擇”,並入蘇聯。這些新上台的“人民政府”,一上台就乾了三件事:宣布本國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舉行“議會選舉”當然,候選人基本都是共產黨或其外圍組織推舉的,選舉過程也毫無公正可言);最後,新當選的“蘇維埃議會”一致通過決議,請求“自願加入”偉大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大家庭!

1940年8月初,蘇聯最高蘇維埃“欣然接納”了這三個“兄弟共和國”的“請求”,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就這樣“和平地”、“自願地”並入了蘇聯版圖,變成了蘇聯的三個加盟共和國。這場“和平演變”的戲碼,演得真是滴水不漏,既達到了吞並的目的,又在表麵上維持了“自願加入”的假象。可憐這三個剛剛獨立了二十多年的小國,就這樣再次失去了主權,重新回到了“老大哥”的懷抱,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蘇聯統治時期。

搞定了波羅的海三國,斯大林的目光,又投向了北邊那個倔強的鄰居——芬蘭。

芬蘭這個國家,跟俄國的曆史淵源也是剪不斷理還亂。它曾經是沙俄帝國的一個大公國,一戰後才獲得獨立。芬蘭人對俄國無論是沙俄還是蘇俄)都充滿了警惕和不信任。

斯大林為啥非要跟芬蘭過不去呢?主要還是出於戰略安全的考慮。蘇聯的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也就是聖彼得堡),離芬蘭邊境實在是太近了,直線距離也就三十多公裡!這意味著,一旦有敵對勢力比如德國)利用芬蘭作為跳板,列寧格勒這個重要的工業和政治中心,隨時都可能暴露在敵人的炮火之下。這讓斯大林如鯁在喉,寢食難安。

於是,在1939年秋天瓜分波蘭、逼迫波羅的海三國簽訂互助條約之後),蘇聯向芬蘭提出了一係列領土和安全要求,主要包括:

割讓卡累利阿地峽的一部分領土給蘇聯,將蘇芬邊界向西北方向後推幾十公裡,以擴大列寧格勒的防禦縱深。

將芬蘭灣內的一些島嶼如蘇爾薩裡島)割讓或租借給蘇聯,以加強蘇聯在波羅的海的軍事存在。

將芬蘭北部的雷巴契半島的一部分割讓給蘇聯。

允許蘇聯在芬蘭西南部的漢科半島建立海軍基地,租期30年。

作為“補償”,蘇聯也提出,可以將蘇聯境內東卡累利阿地區的一部分麵積比芬蘭要割讓的土地大不少,但大多是些鳥不拉屎的地盤)劃給芬蘭。

這些要求,在蘇聯看來,可能是“合理的”、“必要的”,是為了保障自身安全的“防禦性”措施。但對芬蘭來說,這簡直是赤裸裸的領土勒索和主權侵犯!特彆是卡累利阿地峽,那裡不僅有芬蘭經營多年的堅固防線曼納海姆防線),也是芬蘭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區。漢科半島更是扼守芬蘭灣入口的戰略要地。芬蘭人覺得,一旦答應了這些條件,就等於把國家的脖子送到了蘇聯人手裡,以後就得任人宰割了。

芬蘭政府雖然也知道自己跟蘇聯這個龐然大物實力懸殊,但他們骨子裡那股子“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勁兒上來了!在外交元老巴錫基維和後來的戰時領袖卡爾·古斯塔夫·埃米爾·曼納海姆元帥等人的主導下,芬蘭政府雖然也進行了多輪談判,表示願意在某些次要問題上做出讓步,但在核心的領土和主權問題上,寸步不讓!

談判,最終破裂了。

斯大林一看,軟的不行,那就隻能來硬的了!他可能覺得,芬蘭這麼個彈丸小國,人口不過三四百萬,軍隊也就十幾萬人,武器裝備更是簡陋不堪,跟蘇聯紅軍比起來,簡直就是雞蛋碰石頭!隻要紅軍大兵一到,芬蘭人還不乖乖地舉手投降?他甚至可能都沒把芬蘭當成一個真正的對手,覺得這不過是一場“武裝遊行”,頂多幾周就能解決戰鬥。

為了給動武找個借口,蘇聯方麵還自導自演了一出“苦肉計”。1939年11月26日,蘇聯宣稱,在靠近蘇芬邊境的麥尼拉村遭到了來自芬蘭方麵的炮擊,有數名蘇軍士兵傷亡。這就是所謂的“麥尼拉炮擊事件”。芬蘭方麵堅決否認是自己開的炮,並要求雙方聯合調查。但蘇聯根本不給芬蘭辯解的機會,立刻以此為借口,宣布廢除《蘇芬互不侵犯條約》。

1939年11月30日,在沒有正式宣戰的情況下,蘇聯紅軍兵分幾路,向芬蘭發動了全麵進攻!“冬季戰爭”正式爆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現代封神傳1擬化者 熊徒弟最弱?關我武道熊師什麼事 重生之誓要攻略年長者 赤紅之瞳,DNF雙體聖女紀行 如歌:新疆石河記憶 擬真世界,我玩重甲 直男超甜,男主瘋狂獻上女主劇本 1949璃院繁星 重逢夜,被太子爺親紅溫了 重生官場:我真的不想再升職了